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三维质地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三维可视化理论 | 第19-41页 |
2.1 三维地质模型曲面剖分方法和插值技术 | 第19-28页 |
2.1.1 三维地质模型曲面剖分方法 | 第19-20页 |
2.1.1.1 Delaunay三角剖分 | 第19-20页 |
2.1.1.2 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Constraint Delaunay Triangulation) | 第20页 |
2.1.2 离散点的插值技术 | 第20-28页 |
2.1.2.1 线性内插法 | 第21页 |
2.1.2.2 距离反比法 | 第21-22页 |
2.1.2.3 离散光滑插值 | 第22-26页 |
2.1.2.4 克里金插值法 | 第26-28页 |
2.2 GOCAD可视化建模方法 | 第28-32页 |
2.2.1 GOCAD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2.2.2 GOCAD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 | 第29-30页 |
2.2.3 GOCAD三维可视化建模流程 | 第30-32页 |
2.3 编程技术 | 第32-34页 |
2.3.1 C高级编程语言 | 第32-33页 |
2.3.2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 第33-34页 |
2.4 GOCAD六面体单元与ABAQUS六面体单元转换分析 | 第34-36页 |
2.4.1 六面体网格的特点 | 第34页 |
2.4.2 GOCAD六面体单元与ABAQUS六面体单元分析 | 第34-36页 |
2.5 GOCAD模型到ABAQUS模型的转换算法 | 第36-40页 |
2.5.1 GOCAD模型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2.5.2 SGRID模型转换程序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地质体数值分析方法 | 第41-55页 |
3.1 计算方法原理 | 第41-44页 |
3.1.1 ABAQUS简介 | 第41页 |
3.1.2 ABAQUS的优点 | 第41-42页 |
3.1.3 ABAQUS有限元模型理论 | 第42-44页 |
3.1.3.1 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42-43页 |
3.1.3.2 Mohr-Coulomb(摩尔库仑)模型 | 第43-44页 |
3.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原理 | 第44-46页 |
3.2.1 强度折减理论的原理 | 第44-45页 |
3.2.2 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45页 |
3.2.3 强度折减法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定义 | 第45-46页 |
3.2.4 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优点 | 第46页 |
3.3 二维边坡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46-54页 |
3.3.1 二维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6-50页 |
3.3.1.1 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3.3.1.2 参数取值 | 第47页 |
3.3.1.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3.3.2 抗滑桩加固 | 第50-54页 |
3.3.2.1 计算模型 | 第50-51页 |
3.3.2.2 参数取值 | 第51-52页 |
3.3.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边坡伪三维加抗滑桩研究 | 第55-70页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4.2 自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7-58页 |
4.3 抗滑桩不同桩间距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8-64页 |
4.3.1 安全系数分析 | 第59-61页 |
4.3.2 桩身土压力分析 | 第61-62页 |
4.3.3 桩身内力分析 | 第62-64页 |
4.4 抗滑桩不同布置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4-68页 |
4.4.1 模型概况 | 第64-66页 |
4.4.2 安全系数分析 | 第66页 |
4.4.3 桩身内力、位移分析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分析 | 第70-90页 |
5.1 概述 | 第70页 |
5.2 工程概况 | 第70-76页 |
5.2.1 地理位置 | 第70页 |
5.2.2 地形地貌 | 第70-71页 |
5.2.3 气象、水文特征 | 第71-72页 |
5.2.4 地震动参数 | 第72页 |
5.2.5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 第72-73页 |
5.2.5.1 地层岩性 | 第72-73页 |
5.2.5.2 地质构造 | 第73页 |
5.2.6 水文地质特征及环境工程地质 | 第73-74页 |
5.2.7 滑坡特征 | 第74-76页 |
5.3 平寨滑坡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76-88页 |
5.3.1 基础数据的准备与分析 | 第76-77页 |
5.3.2 GOCAD建模 | 第77-82页 |
5.3.2.1 地形面建模 | 第77-79页 |
5.3.2.2 地层面建模 | 第79-81页 |
5.3.2.3 建立SGRID模型 | 第81-82页 |
5.3.3 三维地质模型导入ABAQUS方法研究 | 第82-83页 |
5.3.4 数值模拟分析 | 第83-88页 |
5.3.4.1 抗滑桩加固研究 | 第85-87页 |
5.3.4.2 各种模型的分析比较 | 第87-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