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1,2-二氯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3页 |
1.2 1,2-DCA的污染及治理现状 | 第13-15页 |
1.2.1 1,2-DCA的来源和污染状况 | 第13-14页 |
1.2.2 1,2-DCA的危害 | 第14-15页 |
1.3 1,2-DCA的处理方法 | 第15-23页 |
1.3.1 物理法 | 第16-17页 |
1.3.2 化学法 | 第17-18页 |
1.3.3 生物法 | 第18-23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3-26页 |
1.4.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4页 |
1.4.3 课题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1.4.4 课题来源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二氯乙烷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26-40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2.1.1 活性污泥 | 第26页 |
2.1.2 培养基 | 第26-27页 |
2.1.3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1.5 1,2-DCA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2.1.6 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2.1.7 1,2-DCA降解菌株的驯化、富集及分离纯化 | 第31页 |
2.1.8 种子液的制备 | 第31页 |
2.1.9 菌株的形态观察 | 第31-32页 |
2.1.10 菌株的生理生化分析 | 第32-34页 |
2.1.11 16S rRNA序列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建立 | 第3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2.1 1,2-DCA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降解活性验证 | 第34-35页 |
2.2.2 菌株降解1,2-DCA的序批实验 | 第35-36页 |
2.2.3 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36页 |
2.2.4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36-37页 |
2.2.5 16S rRNA序列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建立 | 第37-38页 |
2.2.6 1,2-DCA降解菌的保藏 | 第38-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菌株降解特性及外在因素的影响研究 | 第40-50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3.1.1 菌种 | 第40页 |
3.1.2 培养基 | 第40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及检测方法 | 第40页 |
3.1.4 不同培养温度和pH值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5 菌株生长与1,2-DCA降解的特性 | 第41页 |
3.1.6 不同NaCl浓度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1页 |
3.1.7 不同氮源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1页 |
3.1.8 外加碳源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1-42页 |
3.1.9 不同(NH_4)_2SO_4浓度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2页 |
3.1.10 微量元素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3.2.1 不同培养温度和pH值对菌株T-2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菌株T-2生长与1,2-DCA降解的特性 | 第43-44页 |
3.2.3 不同NaCl浓度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4 不同氮源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5 外加碳源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6 不同(NH_4)_2SO_4浓度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7 微量元素对菌株降解1,2-DCA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菌株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50-57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4.1.1 菌种 | 第50页 |
4.1.2 培养基 | 第50页 |
4.1.3 主要仪器设备及检测方法 | 第50页 |
4.1.4 菌株降解不同浓度的1,2-DCA | 第50页 |
4.1.5 菌株降解1,2-DCA的动力学及细胞产率 | 第50-51页 |
4.1.6 菌株降解1,2-DCA的碳平衡、氯平衡及矿化情况 | 第51页 |
4.1.7 菌株的衰亡系数 | 第51-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4.2.1 菌株降解不同浓度的1,2-DCA | 第52-53页 |
4.2.2 菌株降解1,2-DCA的动力学及细胞产率 | 第53-54页 |
4.2.3 菌株降解1,2-DCA的碳平衡、氯平衡及矿化情况 | 第54-55页 |
4.2.4 菌株的衰亡系数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菌株特性及降解中间产物的研究 | 第57-64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5.1.1 菌种 | 第57页 |
5.1.2 培养基 | 第57页 |
5.1.3 主要仪器设备及分析方法 | 第57页 |
5.1.4 降解酶定位的初步研究 | 第57-58页 |
5.1.5 底物对菌株的诱导实验 | 第58页 |
5.1.6 1,2-DCA降解过程中有机碳变化情况 | 第58页 |
5.1.7 1,2-DCA降解过程中间产物的检测 | 第58页 |
5.1.8 菌株生长的底物谱研究 | 第58-59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5.2.1 降解酶定位的初步研究 | 第59页 |
5.2.2 底物对菌株的诱导实验 | 第59-60页 |
5.2.3 1,2-DCA降解过程中有机碳变化情况 | 第60-61页 |
5.2.4 1,2-DCA降解过程中间产物的检测 | 第61-62页 |
5.2.5 菌株生长的底物谱研究 | 第62-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7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