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的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导论第8-14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目的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创新点第12-14页
第2章 大数据与个人隐私保护概念概述第14-20页
    2.1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第14-16页
        2.1.1 大数据的定义第14-15页
        2.1.2 大数据的特征第15-16页
    2.2 个人隐私的涵义及问题第16-20页
        2.2.1 个人隐私的涵义第16-17页
        2.2.2 个人隐私保护的涵义第17-18页
        2.2.3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的伦理问题第18-20页
第3章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的基本类型、成因及特点第20-33页
    3.1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的基本类型第20-26页
        3.1.1 个人隐私保护与知情权的冲突第20-24页
        3.1.2 个人隐私保护与自由批评的冲突第24-25页
        3.1.3 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开权的冲突第25-26页
    3.2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冲突的主要原因第26-30页
        3.2.1 道德虚假与道德虚无主义的盛行第26-27页
        3.2.2 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第27-29页
        3.2.3 传统道德失效第29-30页
    3.3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的新特点第30-33页
        3.3.1 个人隐私网络化第30-31页
        3.3.2 个人隐私保护观念淡化第31页
        3.3.3 个人隐私成为商品第31-33页
第4章 解决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的思想基础、伦理原则与方法第33-44页
    4.1 解决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的思想基础第33-37页
        4.1.1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对解决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指导性作用第33-34页
        4.1.2 中国相关伦理思想对化解个人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的启示第34-37页
    4.2 构建个人隐私保护的伦理原则第37-40页
        4.2.1 公平、公正原则第38页
        4.2.2 无伤害原则第38-39页
        4.2.3 知情同意原则第39-40页
        4.2.4 特殊情况公开的原则第40页
    4.3 解决个人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的方法第40-44页
        4.3.1 推行技术保护第40-41页
        4.3.2 网民自律和行业自律第41-42页
        4.3.3 通过伦理规范来保障个人隐私第42-43页
        4.3.4 通过立法保障个人隐私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技术的伦理反思
下一篇:网络背景下的“道德绑架”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