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7-10页 |
1.1.1 大数据与大数据技术的产生 | 第7-8页 |
1.1.2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 第8-9页 |
1.1.3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2章 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应用价值分析 | 第12-19页 |
2.1 大数据技术的内涵 | 第12页 |
2.2 大数据技术的外延 | 第12-13页 |
2.2.1 大数据采集技术 | 第12页 |
2.2.2 大数据预处理技术 | 第12-13页 |
2.2.3 大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 | 第13页 |
2.2.4 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 | 第13页 |
2.2.5 大数据展现与应用技术 | 第13页 |
2.3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 第13-17页 |
2.3.1 大数据技术国家治理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2.3.2 大数据技术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2.3.3 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2.4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第3章 大数据技术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19-29页 |
3.1 大数据技术引发了对个人隐私权的冲击 | 第19-22页 |
3.1.1 使隐私权受到侵犯 | 第19-22页 |
3.1.2 使人权受到侵犯 | 第22页 |
3.2 大数据技术使人们失去了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 | 第22-24页 |
3.3 大数据技术使国家及个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 第24-25页 |
3.4 大数据技术使国家数据主权受到侵犯 | 第25-27页 |
3.5 大数据技术使数据鸿沟不断扩大 | 第27-29页 |
第4章 大数据技术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9-35页 |
4.1 数据使用者道德意识薄弱是伦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 | 第29-30页 |
4.2 技术使用的随意性是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观因素 | 第30-31页 |
4.3 网络的开放性与数据获取的无约束性是伦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 | 第31-32页 |
4.4 利益的驱使是伦理问题产生的经济因素 | 第32-33页 |
4.5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伦理问题产生的制度因素 | 第33-35页 |
第5章 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 第35-44页 |
5.1 加强道德安全教育,维护自身数据权利 | 第35-36页 |
5.2 规范行业自律,加强行政监管与商业政策管制 | 第36-37页 |
5.3 建立安全防护机制,降低隐私泄露风险 | 第37-39页 |
5.3.1 标准化环境建设 | 第37-38页 |
5.3.2 数据安全加密 | 第38-39页 |
5.3.3 安全标准体系 | 第39页 |
5.3.4 建立数据安全监测、评估系统 | 第39页 |
5.4 开放数据共享,消除数据鸿沟 | 第39-41页 |
5.5 完善大数据的立法保护,加强法制监管 | 第41-44页 |
5.5.1 明确国家对本国境内数据资源和行业关键数据的监管 | 第41-42页 |
5.5.2 明确在数据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防止过度开发 | 第42页 |
5.5.3 加强对个人信息及隐私的保护,为其提供法律依据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