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我国混凝土发展史 | 第9-10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混凝土裂缝的机理 | 第15-19页 |
2.1 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15-17页 |
2.1.1 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构 | 第15-16页 |
2.1.2 混凝土的离析-泌水 | 第16页 |
2.1.3 混凝土的收缩 | 第16页 |
2.1.4 混凝土材料的内应力 | 第16-17页 |
2.2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 第17-19页 |
2.2.1 混凝土材料的脆性 | 第17-18页 |
2.2.2 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 第18页 |
2.2.3 间接作用引起的裂缝 | 第18-19页 |
第3章 混凝土裂缝类型和防治措施分析 | 第19-46页 |
3.1 承载受力裂缝 | 第19-23页 |
3.1.1 承载受力裂缝机理 | 第19-22页 |
3.1.2 设计方面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 第22页 |
3.1.3 设计方面的处治措施 | 第22-23页 |
3.2 收缩裂缝 | 第23-25页 |
3.2.1 混凝土的收缩 | 第23-24页 |
3.2.2 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 第24页 |
3.2.3 收缩裂缝的处治措施 | 第24-25页 |
3.3 温差裂缝 | 第25-28页 |
3.3.1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层裂缝 | 第25-26页 |
3.3.2 暴露结构的季节温差裂缝 | 第26页 |
3.3.3 温度裂缝的成因 | 第26-27页 |
3.3.4 温度裂缝的处治措施 | 第27-28页 |
3.4 沉降裂缝 | 第28-29页 |
3.4.1 不均匀沉降 | 第28页 |
3.4.2 沉降裂缝的处治措施 | 第28-29页 |
3.5 构造裂缝 | 第29-30页 |
3.5.1 构造裂缝的类型 | 第29页 |
3.5.2 构造裂缝的处治措施 | 第29-30页 |
3.6 施工裂缝 | 第30-36页 |
3.6.1 施工裂缝的类型 | 第30页 |
3.6.2 施工裂缝的处治措施 | 第30-36页 |
3.7 耐久性裂缝 | 第36-39页 |
3.7.1 耐久性裂缝类型 | 第36-37页 |
3.7.2 耐久性裂缝的原因 | 第37-38页 |
3.7.3 耐久性裂缝的处治措施 | 第38-39页 |
3.8 偶然作用裂缝 | 第39-40页 |
3.8.1 偶然作用裂缝的类型 | 第39-40页 |
3.8.2 偶然作用裂缝的处治措施 | 第40页 |
3.9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 第40-46页 |
3.9.1 原材料控制 | 第40-41页 |
3.9.2 优化施工配合比 | 第41页 |
3.9.3 拌和料质量的控制 | 第41-43页 |
3.9.4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 第43-44页 |
3.9.5 加强基层的养护 | 第44-46页 |
第4章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以结构性裂缝为例 | 第46-57页 |
4.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表面处理 | 第46-48页 |
4.1.1 掩饰裂缝 | 第46-47页 |
4.1.2 修补裂缝 | 第47-48页 |
4.1.3 封闭裂缝 | 第48页 |
4.2 混凝土裂缝结构的加固处理 | 第48-53页 |
4.2.1 适用范围 | 第48页 |
4.2.2 结构加固的意义 | 第48-49页 |
4.2.3 结构加固的原则 | 第49页 |
4.2.4 结构加固的方法 | 第49-53页 |
4.3 混凝土裂缝处理的主要方法 | 第53-57页 |
4.3.1 粘钢、碳纤维加固法 | 第53-54页 |
4.3.2 环氧树脂灌浆法 | 第54-55页 |
4.3.3 其他处理方法 | 第55-57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结构性裂缝为例 | 第57-67页 |
5.1 结构性裂缝渗漏水原因分析 | 第57-58页 |
5.2 结构性裂缝渗漏水处理过程及方法 | 第58-65页 |
5.2.1 结构性裂缝渗漏水处理措施 | 第58页 |
5.2.2 高压混凝土旋喷桩进行固化处理 | 第58-60页 |
5.2.3 结构性裂缝封堵和原混凝土修复施工处理 | 第60-61页 |
5.2.4 连接通道实施结构加固处理 | 第61-65页 |
5.3 结构性裂缝渗漏水处理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