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38页 |
1.1 非成像视觉感光信号转导 | 第12-22页 |
1.1.1 GPCR信号通路 | 第12-14页 |
1.1.2 经典成像视觉rod/cone中的感光信号通路 | 第14-17页 |
1.1.3 果蝇中成像视觉的感光信号通路 | 第17-19页 |
1.1.4 非成像视觉感光信号转导 | 第19-22页 |
1.2 β-arrestins在信号转导中的功能 | 第22-29页 |
1.2.1 经典信号转导功能 | 第22-25页 |
1.2.2 非经典信号通路 | 第25-27页 |
1.2.3 β-arrestins介导的GPCRs信号通路的偏向性信号通路 | 第27-29页 |
1.3 INADL概述 | 第29-30页 |
1.3.1 INADL蛋白简介 | 第29-30页 |
1.3.2 INAD在光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第30页 |
1.4 成像视觉感光波谱 | 第30-34页 |
1.4.1 成像视觉感光波谱 | 第30-32页 |
1.4.2 上转换纳米颗粒 | 第32-34页 |
1.5 论文立项依据、新颖性及意义 | 第34-38页 |
1.5.1 非成像视觉感光信号转导 | 第34-36页 |
1.5.2 成像视觉感光波谱拓展 | 第36-3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6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8-44页 |
2.1.1 实验所用小鼠及来源 | 第38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汇总 | 第38-39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39-41页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41-42页 |
2.1.5 所用引物汇总 | 第42-4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4-64页 |
2.2.1 小鼠繁育和基因鉴定 | 第44-45页 |
2.2.2 质粒构建和病毒包装 | 第45-50页 |
2.2.3 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光反应电生理记录 | 第50-52页 |
2.2.4 视网膜组织总RNA提取和逆转录PCR扩增 | 第52-54页 |
2.2.5 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单细胞逆转录、逆转录PCR | 第54-56页 |
2.2.6 小鼠眼睛玻璃体腔病毒注射 | 第56页 |
2.2.7 小鼠瞳孔光反射记录 | 第56-57页 |
2.2.8 pbUCNPs的合成 | 第57-58页 |
2.2.9 视网膜下腔注射及纳米颗粒分布检测 | 第58页 |
2.2.10 视杆细胞吸管式光电流记录 | 第58-59页 |
2.2.11 视网膜电图记录 | 第59页 |
2.2.12 明暗箱和条件性恐惧实验 | 第59-60页 |
2.2.13 视觉诱发电位记录 | 第60-61页 |
2.2.14 Y型水迷宫视觉检测 | 第61-64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64-106页 |
3.1 β-arrestins介导非成像视觉感光信号的持续性 | 第64-74页 |
3.1.1 β-arr1/βarr2条件性敲除小鼠品系的获得 | 第64-65页 |
3.1.2 ipRGCs细胞中特异性敲除β-arr1/2小鼠品系的获得 | 第65-66页 |
3.1.3 β-arrestins缺失使得ipRGCs持续感光能力出现缺陷 | 第66-68页 |
3.1.4 β-arrestins缺失的ipRGCs强光光反应持续性的缺陷能够被重新表达的β-arrestinl蛋白恢复 | 第68-70页 |
3.1.5 β-arrestins缺失不改变弱光flash条件下ipRGCs光反应的幅度和动力学特征 | 第70-71页 |
3.1.6 β-arrestins缺失的ipRGCs在长时程的弱光刺激条件下持续光反应的能力同样变弱并表现出生理缺陷 | 第71-74页 |
3.2 β-arrestins与melanopsin的互作依赖于melanopsin C末端的磷酸化 | 第74-81页 |
3.2.1 melanopsin C末端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载体构建 | 第74-77页 |
3.2.2 β-arrestins与melanopsin的互作依赖于melanopsin C末端的磷酸化 | 第77-78页 |
3.2.3 melanopsin C末端的磷酸化位点缺失引起非成像视觉功能异常 | 第78-81页 |
3.3 β-arrestins介导非成像视觉感光信号持续性的可能机制 | 第81-87页 |
3.3.1 色素分子11-顺式视黄醛的循环 | 第81-83页 |
3.3.2 melanopsin端缺陷VS melanopsin下游问题 | 第83-84页 |
3.3.3 PIP2生成 | 第84-86页 |
3.3.4 PIP2循环 | 第86-87页 |
3.4 INADL延长非成像视觉感光时程 | 第87-93页 |
3.4.1 生化水平上验证INADL与PLC 4相互作用 | 第87-90页 |
3.4.2 与INADL相互作用位点敲除的PLC 4突变体中ipRGCs的强光反应没有改变 | 第90-92页 |
3.4.3 与INADL相互作用位点敲除的PLC 4突变体中ipRGCs的弱光反应失活时程变快 | 第92-93页 |
3.5 成像视觉感光波谱拓展 | 第93-106页 |
3.5.1 感光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设计 | 第94-96页 |
3.5.2 注射pbUCNPs的小鼠获得了近红外光感知的能力 | 第96-100页 |
3.5.3 注射pbUCNPs的小鼠能够通过成像视觉通路来感知近红外复杂的图像 | 第100-106页 |
第4章 讨论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4.1 非成像视觉感光信号转导 | 第106-107页 |
4.2 成像视觉感光波谱拓展 | 第107-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