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实验背景 | 第12-41页 |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 | 第12-22页 |
1.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介 | 第12-13页 |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简介 | 第13-17页 |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毒力因子简介 | 第17-22页 |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简介 | 第22-30页 |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的组成 | 第22-26页 |
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的发育过程 | 第26-30页 |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信号通路系统简介 | 第30-41页 |
1.3.1 二元信号系统简介 | 第30-34页 |
1.3.2 群体感应系统简介 | 第34-40页 |
1.3.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ArlR-MgrA调控级联简介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1-6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1-48页 |
2.1.1 实验所用引物 | 第41-43页 |
2.1.2 实验所用质粒 | 第43-44页 |
2.1.3 实验所用菌株 | 第44-45页 |
2.1.4 实验所用试剂 | 第45-47页 |
2.1.5 实验所用培养基 | 第47页 |
2.1.6 实验所用仪器 | 第47-4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8-63页 |
2.2.1 大肠杆菌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8页 |
2.2.2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 | 第48-49页 |
2.2.3 大肠杆菌质粒的抽提 | 第49页 |
2.2.4 DNA的凝胶回收及纯化 | 第49页 |
2.2.5 金黄色葡萄球菌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9-50页 |
2.2.6 金黄色葡萄球菌电转化 | 第50页 |
2.2.7 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50-51页 |
2.2.8 金黄色葡萄球菌全基因组DNA提取 | 第51页 |
2.2.9 金黄色葡萄球菌总RNA提取 | 第51-52页 |
2.2.10 金黄色葡萄球菌mRNA反转录实验 | 第52页 |
2.2.11 金黄色葡萄球菌real-time PCR实验 | 第52-53页 |
2.2.12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水平报告基因表达 | 第53页 |
2.2.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敲除质粒的构建 | 第53-54页 |
2.2.14 金黄色葡萄球菌回补质粒的构建 | 第54页 |
2.2.15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54-55页 |
2.2.16 金黄色葡萄球菌LacZ报告质粒的构建 | 第55页 |
2.2.17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55-56页 |
2.2.18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6页 |
2.2.19 自溶实验 | 第56页 |
2.2.20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实验 | 第56-57页 |
2.2.21 金黄色葡萄球菌静置条件下生物被膜形成实验 | 第57页 |
2.2.22 金黄色葡萄球菌PIA的半定量检测 | 第57-58页 |
2.2.23 目的蛋白质诱导表达 | 第58页 |
2.2.24 目的蛋白质纯化 | 第58-59页 |
2.2.25 目的蛋白质定量 | 第59页 |
2.2.2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染色 | 第59-60页 |
2.2.27 凝胶迁移阻滞实验(EMSA) | 第60-61页 |
2.2.28 金黄色葡萄球菌DNA pulldown实验 | 第61-62页 |
2.2.29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89页 |
3.1 Rbf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 第63-74页 |
3.1.1 Rbf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鉴定及蛋白质表达 | 第63-68页 |
3.1.2 MgrA与ArlR均可特异性结合rbf基因启动子 | 第68-69页 |
3.1.3 构建mgrA基因与arlR基因的突变菌株及agr系统活性验证 | 第69-71页 |
3.1.4 MgrA和ArlR均抑制Rbf的表达 | 第71-72页 |
3.1.5 ArlR正向调控MgrA且与LuxS之间无调控关系 | 第72-74页 |
3.2 ArlR,MgrA及Rbf对生物被膜的调控 | 第74-85页 |
3.2.1 ArlR及MgrA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74-75页 |
3.2.2 ArlR及MgrA直接促进icaA基因的表达及PIA的产生 | 第75-77页 |
3.2.3 ArlR-MgrA促进aur基因表达而Rbf抑制其表达 | 第77-81页 |
3.2.4 ArlR-MgrA及Rbf对icaA基因及aur基因的调控是非σ~B依赖的 | 第81-84页 |
3.2.5 LuxS/AI-2系统并不通过Rbf调控aur基因的表达 | 第84-85页 |
3.3 二元信号系统SAOUHSC_01314对aur基因及生物被膜的调控 | 第85-89页 |
3.3.1 二元信号系统SAOUHSC_01314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5-86页 |
3.3.2 二元信号系统SAOUHSC_01314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86-87页 |
3.3.3 二元信号系统SAOUHSC_01314间接抑制aur基因的表达 | 第87-89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讨论 | 第89-94页 |
4.1 Rbf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鉴定 | 第89页 |
4.2 ArlR-MgrA调控级联及Rbf对PIA依赖的生物被膜调控 | 第89-90页 |
4.3 ArlR-MgrA调控级联及Rbf对蛋白质介导的生物被膜调控 | 第90-92页 |
4.4 σ~B对ArlR-MgrA调控级联及其下游通路的影响 | 第92页 |
4.5 LuxS/AI-2系统对Aur的影响 | 第92-93页 |
4.6 二元信号系统SAOUHSC_01314对Aur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