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33页 |
·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外来种、入侵种和生物入侵的概念 | 第12-13页 |
·生物入侵的特性 | 第13页 |
·生物入侵的过程 | 第13-14页 |
·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假说 | 第14-15页 |
·生态系统对生物入侵的抵抗性 | 第15-16页 |
·生物入侵的危害 | 第16-18页 |
·生物入侵的预测与控制 | 第18-19页 |
·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 第19-31页 |
·紫茎泽兰的形态学特征 | 第20-21页 |
·紫茎泽兰的繁殖特征 | 第21页 |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 | 第21-23页 |
·紫茎泽兰的入侵生境 | 第23-24页 |
·紫茎泽兰的分布 | 第24-25页 |
·紫茎泽兰的危害 | 第25-26页 |
·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 | 第26-28页 |
·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 | 第28-31页 |
·研究意义 | 第31页 |
·研究目标和路线 | 第31-33页 |
·研究目标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2. | 第33-36页 |
·土壤地质 | 第33页 |
·气候特点 | 第33-34页 |
·植物区系 | 第34页 |
·植被现状 | 第34-36页 |
3. 调查方法 | 第36-41页 |
·调查时段 | 第36页 |
·取样方法 | 第36-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41页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 第39-4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结果 | 第41-44页 |
·分析 | 第44-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6.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9-51页 |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1页 |
·研究方面 | 第49页 |
·保护方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1 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地生境因子记录表 | 第59-63页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