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研究
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主体概述 | 第10-15页 |
(一) 基本定义 | 第10-11页 |
1、医疗损害 | 第10页 |
2、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 第10-11页 |
(二)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主体应然资格 | 第11-15页 |
1、主体资格概念 | 第11-12页 |
2、主体资格应然要求 | 第12-15页 |
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主体适用的现状及问题 | 第15-25页 |
(一)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主体适用现状 | 第15-18页 |
1、制度层面二元化鉴定模式的现实确立 | 第15-16页 |
2、地方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运作实况 | 第16-18页 |
(二) 各适用模式内在的本质问题分析 | 第18-23页 |
1、“医学会组织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本质问题 | 第18-21页 |
2、“司法鉴定人从事医疗损害鉴定”模式本质问题 | 第21-23页 |
(三)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关系主体的外在现实问题 | 第23-25页 |
1、虽各有特点却难以规范化确定主体 | 第23页 |
2、专家制度实效性不足 | 第23-25页 |
三、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主体适用域外考察及借鉴 | 第25-31页 |
(一) 英美法系及美国典例 | 第25-27页 |
典例介绍:美国模式 | 第26-27页 |
(二) 大陆法系及德日典例 | 第27-29页 |
1、德国模式 | 第27-28页 |
2、日本模式 | 第28-29页 |
(三) 域外主体确定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9-31页 |
1、坚持同行评价原则 | 第29页 |
2、采用专家鉴定制度 | 第29-31页 |
四、对我国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主体的实然建议 | 第31-36页 |
(一) 适宜采用“法·医一体化结合”模式 | 第31-34页 |
1、“法·医一体化结合”模式确立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2、推行“法·医一体化结合”模式的具体落实举措 | 第32-34页 |
(二) 专家制度健全化 | 第34-36页 |
1、鉴定专家半职业化推行 | 第34-35页 |
2、鉴定专家选任机制合理确立 | 第35页 |
3、建立鉴定专家追责制度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辞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