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遗传学论文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探讨螳螂目的系统发生关系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螳螂目的研究进展第9-24页
    1.1 螳螂目昆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第9-11页
        1.1.1 形态特征与趋同第9-10页
        1.1.2 生活习性第10-11页
    1.2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现状及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应用第11-16页
        1.2.1 昆虫线粒体及基因组特征第11页
        1.2.2 昆虫与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组成第11-12页
        1.2.3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生研究第12-13页
        1.2.4 线粒体基因的重排及其机制第13-16页
    1.3 螳螂目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第16-21页
        1.3.1 螳螂目的分类第16-19页
        1.3.2 螳螂目与目以下阶元的单系性及螳螂目内部系统发生研究第19-20页
        1.3.3 螳螂目在多新翅类昆虫中的分类地位第20-21页
    1.4 生物进化的同源与非同源相似第21-22页
    1.5 本研究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8页
        2.1.1 样本与样品的获得第24-26页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6-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6页
        2.2.1 总DNA的提取第28-29页
        2.2.2 PCR引物的设计第29-31页
        2.2.3 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第31页
        2.2.4 高通量测序第31-34页
        2.2.5 线粒体基因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第34-35页
        2.2.6 螳螂目与多新翅类昆虫的系统发生研究第35-36页
第三章 螳螂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结构分析第36-62页
    3.1 螳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36-48页
    3.2 花螳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48-52页
    3.3 锥头螳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52-58页
    3.4 虹翅螳科与攀木螳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58-62页
第四章 螳螂目昆虫线粒体基因重排的类型与机制第62-67页
第五章 螳螂目内部及多新翅类昆虫的系统发生关系探讨第67-73页
    5.1 外群与参考序列的选择第67-68页
    5.2 构建系统树探讨螳螂目内部以及多新翅类昆虫的系统发生关系第68-73页
第六章 螳螂目线粒体基因重排机制的趋同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辅阻遏子LUH调控铝胁迫抑制拟南芥根伸长的机理分析
下一篇: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对有翅昆虫起源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