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大气论文--矿井瓦斯论文

矿井高低浓度瓦斯分抽系统调控判定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矿井瓦斯抽采及利用的战略意义第10-14页
        1.1.1 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第10-12页
        1.1.2 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实现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第12-13页
        1.1.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大气环境第13-14页
    1.2 国内外矿井瓦斯抽采及利用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内矿井瓦斯抽采及利用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外矿井瓦斯抽采及利用现状第15-16页
        1.2.3 矿井瓦斯高低浓度分抽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矿井分抽系统中瓦斯浓度高低判定的必要性第17-20页
        1.3.1 矿井瓦斯抽采及利用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3.2 高低浓度分抽系统构建的意义第19页
        1.3.3 高低浓度瓦斯分抽系统调控判定研究的必要性第19-2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2 矿井瓦斯利用方式及匹配浓度标准第22-34页
    2.1 瓦斯利用等级划分及利用率第22-23页
        2.1.1 瓦斯利用等级划分第22页
        2.1.2 利用瓦斯的质量要求及利用率规定第22-23页
    2.2 矿井瓦斯作民用燃料第23-24页
        2.2.1 矿井瓦斯民用概况第23-24页
        2.2.2 矿井瓦斯民用质量要求第24页
    2.3 矿井瓦斯作发电燃料第24-29页
        2.3.1 矿井瓦斯发电概况第24-26页
        2.3.2 不同瓦斯发电方式及瓦斯质量要求第26-29页
    2.4 矿井瓦斯作工业及汽车燃料第29-30页
        2.4.1 矿井瓦斯作工业燃料概况及浓度要求第29-30页
        2.4.2 矿井瓦斯作汽车燃料概况及浓度要求第30页
    2.5 矿井瓦斯作化工原料第30-33页
        2.5.1 矿井瓦斯作化工原料概况第30-31页
        2.5.2 矿井瓦斯制化工原料方法及气源质量要求第31-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分抽系统瓦斯浓度高低模糊判定模型建立第34-45页
    3.1 区间值模糊数学理论概述第34-40页
        3.1.1 模糊数学概述及理论基础第34-35页
        3.1.2 区间值模糊数学概述及理论基础第35-36页
        3.1.3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第36-40页
    3.2 高低浓度瓦斯模糊区间模型建立第40-42页
        3.2.1 高低浓度瓦斯模糊区间模型建立依据第40-41页
        3.2.2 高低浓度模糊区间模型建立第41-42页
    3.3 高低浓度瓦斯模糊区间边界值x_1,x_2的确定方法第42-44页
        3.3.1 赋值法第42-43页
        3.3.2 统计法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分抽系统瓦斯浓度高低模糊区间确定及调控第45-61页
    4.1 统计矿区矿井条件及瓦斯抽采概况第45-49页
        4.1.1 潘一东矿井条件概况第45-46页
        4.1.2 矿井瓦斯概况第46-48页
        4.1.3 瓦斯抽采系统概况第48-49页
    4.2 瓦斯抽采数据统计及高低浓度模糊区间确定第49-58页
        4.2.1 抽采数据统计第49-55页
        4.2.2 统计数据分析及瓦斯高低浓度模糊划分区间的确定第55-58页
    4.3 矿井高低浓度瓦斯分抽系统的合理构建及调控第58-60页
        4.3.1 分抽系统的合理构建第58-60页
        4.3.2 高低浓度抽采系统合理调控第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A 潘一东矿区部分瓦斯抽采数据第66-70页
作者简历第70-7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煤皮带巷扬尘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大唐选煤厂受料系统气动喷雾除尘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