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输煤皮带巷粉尘来源及危害 | 第11-13页 |
1.2.1 输煤皮带巷产尘原因 | 第11-12页 |
1.2.2 输煤皮带巷粉尘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输煤皮带巷粉尘运移规律的理论、实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输煤皮带巷粉尘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气固两相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输煤皮带巷粉尘颗粒与风流耦合运动 | 第19-32页 |
2.1 粉尘受力分析 | 第19-21页 |
2.2 粉尘颗粒沉降运动 | 第21-22页 |
2.3 粉尘颗粒悬浮运动 | 第22-24页 |
2.4 粉尘扩散模型 | 第24-28页 |
2.4.1 粉尘扩散基本模型 | 第24-25页 |
2.4.2 层流中的粉尘扩散 | 第25-27页 |
2.4.3 湍流中的粉尘扩散 | 第27-28页 |
2.5 巷道积尘飞扬运动 | 第28-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3 粉尘运移规律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49页 |
3.1 输煤皮带巷气固两相流模型的确定 | 第32-37页 |
3.2 数值模拟模型中相关物理场参数优化 | 第37-44页 |
3.2.1 风流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风流动力粘度变化的修正 | 第38-40页 |
3.2.3 风流密度变化的修正 | 第40-41页 |
3.2.4 粉尘粒径变化的修正 | 第41-44页 |
3.3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边界条件设定 | 第44-46页 |
3.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3.3.2 边界条件设定 | 第45-46页 |
3.4 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46-47页 |
3.5 小结 | 第47-49页 |
4 皮带无煤运行期间巷道扬尘规律 | 第49-61页 |
4.1 风流参数对粉尘运移扩散的影响 | 第49-53页 |
4.1.1 风速对粉尘运移扩散的影响 | 第49-50页 |
4.1.2 风流粘度对粉尘运移扩散的影响 | 第50-53页 |
4.2 皮带运行状态对粉尘运移扩散的影响 | 第53-60页 |
4.2.1 不同皮带振幅下的粉尘运移规律 | 第53-57页 |
4.2.2 不同皮带速度下的粉尘运移规律 | 第57-60页 |
4.3 小结 | 第60-61页 |
5 皮带运煤期间巷道扬尘规律 | 第61-75页 |
5.1 运煤量对粉尘运移扩散的影响 | 第61-68页 |
5.2 间歇性运煤对粉尘运移扩散的影响 | 第68-73页 |
5.3 小结 | 第73-75页 |
6 输煤皮带巷粉尘浓度分布规律及降尘措施研究 | 第75-84页 |
6.1 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现场测试研究 | 第75-78页 |
6.1.1 测试方法 | 第75页 |
6.1.2 粉尘浓度沿程测试分布规律 | 第75-78页 |
6.2 输煤皮带巷粉尘防治技术思路 | 第78-79页 |
6.3 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的应用 | 第79-83页 |
6.3.1 系统简介 | 第80-82页 |
6.3.2 除尘系统试验效果考察 | 第82-83页 |
6.4 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