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新闻写作论文

曹林新闻评论研究

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第10-11页
        1.2.2 曹林的新闻评论研究第11-13页
    1.3 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 曹林新闻评论的实践阶段第15-21页
    2.1 学生评论:书斋理性的形成第15-17页
    2.2 进入《中国青年报》:成长为知名评论员第17-18页
    2.3 创建“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当网络意见领袖第18-21页
3 曹林新闻评论的写作特色第21-37页
    3.1 选题:社会热点与自设议题并重第21-27页
        3.1.1 评论领域:以社会、政治评论为主第22-23页
        3.1.2 主要议题选择:时代焦点和专攻领域第23-25页
        3.1.3 选题来源:新闻事件和个人观察第25-27页
    3.2 立意:追求独到观点第27-30页
        3.2.1 评论角度与众不同第27-29页
        3.2.2 评论发掘新思想第29-30页
    3.3 语言:文字直白,表现力强第30-32页
        3.3.1 文字直白第30页
        3.3.2 标题吸引人第30-32页
        3.3.3 精心改写新闻由头第32页
    3.4 论证:做公正的旁观者第32-37页
        3.4.1 谨慎对待事实真伪第33页
        3.4.2 不畏争议,拒绝站队第33-34页
        3.4.3 论证逻辑性强第34-37页
4 曹林新闻评论特色的形成原因第37-46页
    4.1 社会转型的环境分析第37-41页
        4.1.1 政治原因:宽容的舆论环境和政治体制改革第37-38页
        4.1.2 经济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社会矛盾第38-39页
        4.1.3 社会原因:价值多元与凝聚共识第39页
        4.1.4 技术原因:互联网环境中提高传播力第39-40页
        4.1.5 文化原因:中国报人的文化传统第40-41页
    4.2 《中国青年报》的组织环境第41-43页
    4.3 曹林的个人品质第43-46页
        4.3.1 广泛的阅读积累第43-44页
        4.3.2 善于反思与总结第44-46页
5 曹林新闻评论的启示——转型社会中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第46-51页
    5.1 秉持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第47-48页
    5.2 在新媒体环境中坚持理性、公正的态度第48-49页
    5.3 改进评论方式,用灌输代替阐释第49页
    5.4 避免同质化,为作品增添“附加值”第49-51页
6 结语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附录第59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部地区农村微信用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
下一篇:三种传播现象的建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