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导言 | 第13-21页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基本理论 | 第21-30页 |
第一节 自我认同的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一、自我 | 第21-22页 |
二、认同 | 第22页 |
三、自我认同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一、人的存在论是自我认同的思维前提 | 第24页 |
二、人的本质论是自我认同的特征体现 | 第24-25页 |
三、人的发展论是自我认同的发展依据 | 第25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内涵及特点 | 第25-30页 |
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内涵 | 第25-28页 |
二、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特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现状分析 | 第30-61页 |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认同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30-33页 |
一、问卷的编制与访谈的设计 | 第30页 |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30-31页 |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现状 | 第33-54页 |
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总体状况 | 第33-45页 |
二、大学生自我认同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45-54页 |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主要因素 | 第54-61页 |
一、社会环境的变迁引发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错位与迷茫 | 第54-56页 |
二、学校及家庭教育系统对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忽视 | 第56-58页 |
三、大学生自身正处于自我认同问题的凸显期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引导策略 | 第61-80页 |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 | 第61-67页 |
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重要意义 | 第61-63页 |
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主要层面 | 第63-65页 |
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具体途径 | 第65-67页 |
第二节 发挥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导向作用 | 第67-74页 |
一、在教育理念上,强调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主体地位 | 第67-69页 |
二、在教育内容上,积极开展大学生自我认同相关教育 | 第69-72页 |
三、在教育途径上,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引导自我认同 | 第72-74页 |
第三节 注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干预作用 | 第74-80页 |
一、优化育人社会环境,立稳大学生认同根基 | 第74-77页 |
二、创设积极舆论环境,共筑大学生认同标杆 | 第77-79页 |
三、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巩固大学生认同起点 | 第79-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92页 |
附录一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情况调查 | 第86-91页 |
附录二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访谈提纲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