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安全与效率保障的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布置及线形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0-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国外有关研究 | 第12-15页 |
1.3.2 国内有关研究 | 第15-18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8-21页 |
第2章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参数及优化布置研究 | 第21-47页 |
2.1 匝道横断面组成部分 | 第21-22页 |
2.2 规范关于匝道横断面宽度的规定 | 第22-26页 |
2.2.1 公路路线设计标准 | 第22-24页 |
2.2.2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标准 | 第24-26页 |
2.3 匝道横断面典型组合型式 | 第26-29页 |
2.3.1 匝道出口横断面方案 | 第26-27页 |
2.3.2 匝道入口横断面方案 | 第27-29页 |
2.4 三维驾驶模拟技术及实验介绍 | 第29-31页 |
2.5 匝道出口断面形式测定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2.5.1 纵向驾驶行为分析 | 第31-35页 |
2.5.2 横向驾驶行为分析 | 第35-36页 |
2.5.3 驾驶员行驶轨迹 | 第36-39页 |
2.5.4 匝道出口横断面两方案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2.6 匝道入口横断面选择 | 第41-44页 |
2.7 小结 | 第44-47页 |
第3章 互通式立交匝道线形优化研究 | 第47-53页 |
3.1 Autoturn模拟车辆轨迹实验介绍 | 第47页 |
3.2 试验车辆参数 | 第47-49页 |
3.3 双车道匝道行车轨迹分析 | 第49-51页 |
3.4 单车道匝道行车轨迹分析 | 第51-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区域主要安全保障措施 | 第53-61页 |
4.1 交通标志设置原则 | 第53页 |
4.2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交通标志设置 | 第53-56页 |
4.3 互通式立交出入口交通标线设置 | 第56-59页 |
4.3.1 出口匝道分流区标线设置 | 第56-58页 |
4.3.2 入口匝道合流区标线设置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