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二氧化铅电极的性质 | 第8-9页 |
1.3 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9-11页 |
1.3.1 高压塑片法 | 第9页 |
1.3.2 热分解法 | 第9-10页 |
1.3.3 电沉积法 | 第10-11页 |
1.4 二氧化铅电极材料的应用研究 | 第11-18页 |
1.4.1 二氧化铅电极在合成化工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1.4.2 二氧化铅电极在析氧反应中的应用 | 第12页 |
1.4.3 二氧化铅电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1.4.4 二氧化铅电极在储能方面的应用 | 第15-18页 |
1.5 二氧化铅电极的改性研究 | 第18-21页 |
1.5.1 基体改性研究 | 第18页 |
1.5.2 中间层改性研究 | 第18-19页 |
1.5.3 表面活性层改性研究 | 第19-21页 |
1.6 三维大孔结构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7.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7.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药品设备及实验方法 | 第24-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步骤及测试方法 | 第26-36页 |
2.2.1 工艺流程 | 第26页 |
2.2.2 基体预处理 | 第26-27页 |
2.2.3 锡锑氧化物中间层的制备 | 第27页 |
2.2.4 镀液组成及工艺参数 | 第27页 |
2.2.5 三维大孔结构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6 电极表面形貌及结构测试 | 第28-29页 |
2.2.7 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2.8 电极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2.2.9 电极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三维大孔结构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36-46页 |
3.1 工艺参数对电极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37-40页 |
3.1.1 反应电压对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2 反应时间对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3 三维大孔二氧化铅电极结构的表征 | 第39-40页 |
3.2 三维大孔二氧化铅电极的稳态极化曲线 | 第40-41页 |
3.3 三维大孔二氧化铅电极的塔菲尔拟合曲线 | 第41-42页 |
3.4 三维大孔二氧化铅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三维大孔结构二氧化铅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第46-54页 |
4.1 超级电容器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46-49页 |
4.2 超级电容器的交流阻抗谱图 | 第49-50页 |
4.3 超级电容器的恒流放电图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三维大孔结构二氧化铅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54-68页 |
5.1 三维大孔结构二氧化铅电极降解结晶紫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55-60页 |
5.1.1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5.1.2 CV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5.1.3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57-59页 |
5.1.4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 最佳条件下降解结晶紫的颜色去除率与COD去除率比较 | 第60-61页 |
5.3 结晶紫降解的紫外谱图 | 第61-62页 |
5.4 降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 第62-64页 |
5.5 不同结构二氧化铅电极降解结晶紫的颜色去除率、COD去除率、电流效率和能耗比较 | 第64-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