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硫液流电池流体正极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4-5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概述第15-24页
        1.2.1 全液流电池第16-18页
        1.2.2 混合液流电池第18-19页
        1.2.3 半固态液流电池第19-21页
        1.2.4 单液流电池第21-24页
    1.3 锂硫电池概述第24-41页
        1.3.1 锂硫电池工作机理和主要问题第24-27页
        1.3.2 锂硫电池正极第27-37页
        1.3.3 锂硫电池负极第37-38页
        1.3.4 锂硫电池电解液第38-40页
        1.3.5 锂硫电池隔膜第40-41页
    1.4 锂硫液流电池研究现状第41-46页
        1.4.1 锂-多硫化锂液流电池第42-45页
        1.4.2 锂硫液流电池第45-46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46-50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50-58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0-52页
        2.1.1 实验试剂与原材料第50-51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1-52页
    2.2 物性表征及方法第52-54页
        2.2.1 X射线衍射测试第52页
        2.2.2 同步DSC-TGA热分析测试第52-53页
        2.2.3 扫描电镜测试第53页
        2.2.4 透射电镜测试第53页
        2.2.5 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第53页
        2.2.6 红外光谱测试第53页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第53-54页
        2.2.8 流体电极粘度测试第54页
        2.2.9 流体电极电导率测试第54页
        2.2.10 流体电极形貌观测第54页
    2.3 电化学表征及方法第54-58页
        2.3.1 流体电极制备第54-55页
        2.3.2 扣式锂硫液流电池组装第55页
        2.3.3 锂硫液流电池装置组装第55-57页
        2.3.4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57页
        2.3.5 低温充放电性能测试第57页
        2.3.6 循环伏安测试第57页
        2.3.7 交流阻抗测试第57-58页
第3章 高能量密度流体正极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8-76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材料和流体电极制备第59-60页
        3.2.1 S-KB复合材料制备第59页
        3.2.2 S-KB流体电极制备第59-60页
    3.3 材料表征第60-63页
        3.3.1 XRD分析第60-61页
        3.3.2 微观形貌分析第61-62页
        3.3.3 热重分析第62-63页
    3.4 S-KB流体电极物理性能测试第63-65页
        3.4.1 S-KB流体电极形貌第63页
        3.4.2 S-KB流体电极粘度和流动性第63-64页
        3.4.3 S-KB流体电极电导率第64-65页
    3.5 S-KB流体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5-69页
    3.6 高能量密度流体电极研究第69-72页
        3.6.1 Triton X-100改性流体电极的物理性能第69-71页
        3.6.2 Triton X-100改性流体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71-72页
    3.7 S-KB流体电极在液流装置中的电化学性能第72-73页
        3.7.1 静态模式测试第72-73页
        3.7.2 间歇流动模式测试第73页
    3.8 小结第73-76页
第4章 自稳定流体正极制备及性能研究第76-96页
    4.1 前言第76-77页
    4.2 材料和流体电极制备第77-78页
        4.2.1 S-KB@rGO复合材料制备第77-78页
        4.2.2 S-KB@rGO流体电极制备第78页
    4.3 S-KB@rGO的合成机理和表征第78-81页
        4.3.1 S-KB@rGO的合成机理研究第78-79页
        4.3.2 XRD分析第79页
        4.3.3 微观形貌分析第79-81页
        4.3.4 热重分析第81页
    4.4 S-KB@rGO流体电极物理性能测试第81-83页
        4.4.1 S-KB@rGO流体电极形貌第82页
        4.4.2 S-KB@rGO流体电极稳定性研究第82-83页
    4.5 S-KB@rGO流体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3-87页
    4.6 S-KB@rGO流体电极在液流装置中的电化学性能第87-94页
        4.6.1 静态模式测试第87-88页
        4.6.2 间歇流动模式测试第88-89页
        4.6.3 连续流动模式测试第89-94页
    4.7 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离子液体“桥接”提高流体正极性能研究第96-118页
    5.1 前言第96-97页
    5.2 材料和流体电极制备第97-98页
        5.2.1 SiO_2-PPCl离子液体纳米颗粒制备第97-98页
        5.2.2 SiP/S-C流体电极制备第98页
    5.3 材料表征第98-101页
        5.3.1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第98-99页
        5.3.2 热重分析第99-100页
        5.3.3 XPS分析第100-101页
    5.4 电池失效及“桥接”机理分析第101-104页
    5.5 SiP/S-C流体电极物理性能测试第104-105页
    5.6 SiP/S-C流体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05-112页
    5.7 SiP/S-C流体电极在液流装置中的电化学性能第112-115页
        5.7.1 间歇流动模式测试第112页
        5.7.2 连续流动模式测试第112-115页
    5.8 小结第115-118页
第6章 高能量密度、低温流体正极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18-140页
    6.1 前言第118-119页
    6.2 S-KB-G@P复合材料制备第119页
    6.3 材料表征第119-123页
        6.3.1 S-KB-G@P复合材料形貌第119-120页
        6.3.2 FTIR测试第120-121页
        6.3.3 XPS测试第121-122页
        6.3.4 XRD测试第122页
        6.3.5 热重分析第122-123页
    6.4 S-KB-G@P流体电极物理性能测试第123-126页
        6.4.1 S-KB-G@P流体电极形貌第123页
        6.4.2 S-KB-G@P流体电极粘度第123-125页
        6.4.3 S-KB-G@P流体电极电导率第125-126页
    6.5 S-KB-G@P流体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26-133页
        6.5.1 室温电化学性能第126-130页
        6.5.2 低温电化学性能第130-133页
    6.6 S-KB-G@P流体电极在液流装置中的电化学性能第133-137页
        6.6.1 室温下流动模式测试第133-136页
        6.6.2 低温下流动模式测试第136-137页
    6.7 小结第137-14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40-144页
    7.1 结论第140-141页
    7.2 创新点第141-142页
    7.3 展望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抚河流域明代宅第厅堂式结构特征研究
下一篇:新型镁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