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3 BaTiO_3简介 | 第16页 |
1.4 含氟聚合物简介 | 第16-18页 |
1.4.1 PVDF | 第16-17页 |
1.4.2 P(VDF-TrFE) | 第17-18页 |
1.5 BT/含氟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18-20页 |
1.5.1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1.5.2 BaTiO_3/含氟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 | 第19-20页 |
1.6 分枝状无机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7 核-壳结构无机颗粒的制备 | 第23-25页 |
1.8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选题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实验方案 | 第26-34页 |
2.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6页 |
2.2 难点及解决方案 | 第26-27页 |
2.2.1 难点 | 第26-27页 |
2.2.2 解决方案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27-31页 |
2.3.1 实验中所用材料与主要设备 | 第27-28页 |
2.3.2 树枝状钛酸钡粉体制备过程 | 第28-29页 |
2.3.3 d-BT@Al_2O_3和d-BT@TiO_2颗粒制备过程 | 第29-31页 |
2.3.4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薄膜制备的实验过程 | 第31页 |
2.4 粉体与复合材料的表征与测试 | 第31-34页 |
2.4.1 XRD分析 | 第31-32页 |
2.4.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2页 |
2.4.3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2页 |
2.4.4 介电常数测试 | 第32页 |
2.4.5 击穿场强测试 | 第32-33页 |
2.4.6 储能密度计算 | 第33-34页 |
第三章 d-BT粉体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 | 第34-5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树枝状钛酸钡粉体制备条件优化 | 第34-38页 |
3.2.1 不同的钛源 | 第34-35页 |
3.2.2 KOH浓度 | 第35-37页 |
3.2.3 水热反应时间 | 第37-38页 |
3.3 d-BT/PVDF复合材料薄膜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38-41页 |
3.3.1 介电常数及损耗 | 第39-40页 |
3.3.2 击穿场强及储能密度 | 第40-41页 |
3.4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温场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41-47页 |
3.4.1 介电性能测试结果 | 第41-43页 |
3.4.2 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分析 | 第43-45页 |
3.4.3 均匀温场下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 第45-47页 |
3.5 d-BT/P(VDF-TrFE)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 第47-51页 |
3.5.1 12h-d-BT/P(VDF-TrFE)复合材料薄膜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47-50页 |
3.5.2 12h-d-BT/P(VDF-TrFE)复合材料形貌表征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半导体包覆钛酸钡/P(VDF-TrFE)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 第52-60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d-BT@Al_2O_3/P(VDF-TrFE)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 第52-55页 |
4.2.1. 制备d-BT@Al_2O_3粉体的pH值优化 | 第52-54页 |
4.2.2 d-BT@Al_2O_3/P(VDF-TrFE)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4.3 d-BT@TiO_2/P(VDF-TrFE)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 第55-58页 |
4.3.1 制备d-BT@TiO_2粉体的pH值优化 | 第55-57页 |
4.3.2 d-BT@TiO_2/P(VDF-TrFE)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