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层次分析法 | 第16-17页 |
1.3.2 ArcGIS可视化分析 | 第17页 |
1.3.3 空间句法 | 第17-18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4.1 住区 | 第18页 |
1.4.2 封闭住区 | 第18页 |
1.4.3 开放住区 | 第18-19页 |
1.5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第2章 研究片区与案例选择 | 第23-60页 |
2.1 济南住区演变 | 第23-30页 |
2.1.1 城区格局变迁 | 第24-25页 |
2.1.2 济南住区发展 | 第25-28页 |
2.1.3 小结 | 第28-30页 |
2.2 研究片区及案例选择方法 | 第30-32页 |
2.2.1 片区选择方法 | 第30-31页 |
2.2.2 案例选择方法 | 第31-32页 |
2.3 案例选择 | 第32-60页 |
2.3.1 研究片区选择 | 第33-47页 |
2.3.2 案例选择 | 第47-60页 |
第3章 基于AHP与ArcGIS的住区开放潜力评价 | 第60-79页 |
3.1 AHP构建开放评价体系 | 第60-66页 |
3.1.1 住区开放潜力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分析 | 第62-63页 |
3.1.2 住区开放潜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63-66页 |
3.2 住区开放潜力评分及可视化 | 第66-77页 |
3.3 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基于空间句法的住区开放模拟 | 第79-110页 |
4.1 空间句法模型选择 | 第79页 |
4.2 空间句法变量选择 | 第79-80页 |
4.3 住区开放模拟 | 第80-106页 |
4.3.1 燕山小区开放模拟 | 第81-84页 |
4.3.2 佛山苑开放模拟 | 第84-87页 |
4.3.3 三里庄小区开放模拟 | 第87-89页 |
4.3.4 工人新村南村开放模拟 | 第89-92页 |
4.3.5 中建锦绣城开放模拟 | 第92-95页 |
4.3.6 伟东新都开放模拟 | 第95-97页 |
4.3.7 贤文花园开放模拟 | 第97-100页 |
4.3.8 山东大学教职工宿舍开放模拟 | 第100-103页 |
4.3.9 长盛小区开放模拟 | 第103-106页 |
4.4 模拟结论 | 第106-110页 |
第5章 基于城市交通优化的住区开放策略研究 | 第110-113页 |
5.1 片区开放策略 | 第110-111页 |
5.2 住区开放策略 | 第111-11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13-116页 |
6.1 住区开放研究总结 | 第113-114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后记 | 第119-12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120-121页 |
附录 | 第121-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