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乡村是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源泉 | 第10页 |
1.1.2 乡村教育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乡村教育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乡村教育题材电影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4-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乡村教育电影的内涵与创作阶段的划分 | 第19-27页 |
2.1 乡村教育电影的内涵 | 第19-22页 |
2.1.1 乡村电影的内涵 | 第19-21页 |
2.1.2 教育类电影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 乡村教育电影创作阶段的划分 | 第22-27页 |
2.2.1 乡村教育电影的发轫期(20世纪80年代) | 第22-23页 |
2.2.2 乡村教育电影的过渡期(20世纪90年代) | 第23-25页 |
2.2.3 乡村教育电影的繁荣期(21世纪后) | 第25-27页 |
第3章 中国乡村教育电影创作的文化特性 | 第27-37页 |
3.1 社会变革中乡村教育电影的文化抉择 | 第27-30页 |
3.1.1 深切乡土情怀的坚守与选择 | 第28-29页 |
3.1.2 文化窠臼压迫下的落寞与逃离 | 第29-30页 |
3.2 人性探寻中乡村教育电影的文化反思 | 第30-34页 |
3.2.1 乡土文化源泉的追溯与忖量 | 第31-32页 |
3.2.2 生存信仰主题的析辩与审思 | 第32-34页 |
3.3 现实观照下乡村教育电影的文化重塑 | 第34-37页 |
3.3.1 二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探索 | 第34-36页 |
3.3.2 笃守传统乡土精神的思疑 | 第36-37页 |
第4章 中国乡村教育电影创作的审美表现 | 第37-47页 |
4.1 个体觉醒形象的塑造 | 第37-42页 |
4.1.1 传承播撒文明希望的教育者 | 第37-39页 |
4.1.2 苦难逆境重建自我的受教育者 | 第39-42页 |
4.2 真实鲜明的叙事形态 | 第42-47页 |
4.2.1 乡村文化叙事结构的多元选择 | 第42-44页 |
4.2.2 乡村文化银幕形象的特色建构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附录B 1980—2017中国乡村教育电影目录 | 第54-57页 |
附录C 1980—2017乡村教育题材电影获奖记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