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9-41页 |
1.1 现实背景 | 第19-24页 |
1.1.1 后发跨国企业通过海外扩张寻求技术追赶已成趋势 | 第19-21页 |
1.1.2 海外子公司合法性短板阻碍后发跨国企业技术追赶 | 第21-23页 |
1.1.3 立足技术追赶海外子公司合法性双元呈现战略百态 | 第23-24页 |
1.2 理论背景 | 第24-27页 |
1.2.1 规范理性为跨国企业管理研究提供了另一解释逻辑 | 第24-25页 |
1.2.2 制度理论建立技术追赶与组织合法性间的对话基础 | 第25-26页 |
1.2.3 部分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给研究合法性双元带来机遇 | 第26-27页 |
1.3 问题提出 | 第27-30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30-37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4.2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4.5 章节安排 | 第35-37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37-3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2 理论背景 | 第41-71页 |
2.1 合法性双元 | 第41-52页 |
2.1.1 合法性 | 第41-45页 |
2.1.2 海外子公司的合法性 | 第45-47页 |
2.1.3 海外子公司合法性双元 | 第47-52页 |
2.2 探索型与利用型战略导向 | 第52-56页 |
2.2.1 合法性双元的战略情境 | 第52-53页 |
2.2.2 战略导向 | 第53-55页 |
2.2.3 探索与利用 | 第55-56页 |
2.3 规范压力 | 第56-62页 |
2.3.1 合法性双元的制度情境 | 第56-59页 |
2.3.2 规范压力 | 第59-61页 |
2.3.3 国际商务中的社会规范压力 | 第61-62页 |
2.4 后发跨国企业技术追赶 | 第62-71页 |
2.4.1 后发跨国企业 | 第62-64页 |
2.4.2 后发跨国企业劣势 | 第64-68页 |
2.4.3 后发跨国企业技术追赶 | 第68-71页 |
3 子研究一:战略导向与合法性双元 | 第71-105页 |
3.1 引言 | 第71-73页 |
3.2 文献综述 | 第73-76页 |
3.2.1 制度同构与同构焦点 | 第73-74页 |
3.2.2 海外子公司的内、外部合法性 | 第74-75页 |
3.2.3 后发跨国企业的国际化与合法性双元的挑战 | 第75-76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76-79页 |
3.3.1 方法选择 | 第76页 |
3.3.2 案例选择 | 第76-77页 |
3.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77-79页 |
3.4 案例描述 | 第79-83页 |
3.4.1 迈瑞和迈瑞瑞典公司 | 第79-80页 |
3.4.2 银轮和银轮美国公司 | 第80-81页 |
3.4.3 东华和东华科波公司 | 第81-82页 |
3.4.4 万向和万向美国公司 | 第82-83页 |
3.5 案例讨论 | 第83-101页 |
3.5.1 海外子公司同构焦点与合法性双元选择 | 第83-89页 |
3.5.2 海外子公司建立方式与合法性双元实现 | 第89-91页 |
3.5.3 合法性双元与合法性需求 | 第91-97页 |
3.5.4 合法性需求与战略导向 | 第97-101页 |
3.6 结论与讨论 | 第101-105页 |
3.6.1 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3.6.2 理论贡献 | 第102-103页 |
3.6.3 实践启示 | 第103页 |
3.6.4 研究局限 | 第103-105页 |
4 子研究二: 规范压力与合法性双元 | 第105-125页 |
4.1 引言 | 第105-107页 |
4.2 文献综述 | 第107-109页 |
4.2.1 缓冲机制下的兼顾型合法性双元:一个收益-成本困境 | 第107-109页 |
4.2.2 合法性双元选择困境:一个基于规范的制度视角 | 第109页 |
4.3 假设发展 | 第109-113页 |
4.3.1 规范压力与合法性双元的选择 | 第109-112页 |
4.3.2 母公司无形资产的调节作用 | 第112-113页 |
4.4 方法 | 第113-116页 |
4.4.1 样本选择 | 第113-114页 |
4.4.2 变量和模型 | 第114-116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5页 |
5 子研究三: 合法性双元与技术追赶 | 第125-145页 |
5.1 引言 | 第125-127页 |
5.2 文献综述 | 第127-130页 |
5.2.1 制度双元下后发跨国企业的技术追赶障碍 | 第127-129页 |
5.2.2 海外子公司兼顾型合法性双元与双重嵌入 | 第129-130页 |
5.3 假设发展 | 第130-132页 |
5.4 方法 | 第132-137页 |
5.4.1 样本选择 | 第132-133页 |
5.4.2 变量生成 | 第133-135页 |
5.4.3 模型设定 | 第135-137页 |
5.5 实证结果 | 第137-142页 |
5.6 总结讨论 | 第142-145页 |
6 子研究四:战略导向、规范压力、合法性双元与技术追赶 | 第145-177页 |
6.1 引言 | 第145-147页 |
6.2 文献综述 | 第147-150页 |
6.2.1 海外子公司合法性与技术追赶 | 第147-148页 |
6.2.2 来源国劣势下的合法性战略 | 第148-150页 |
6.2.3 基于组织间联系的分隔机制 | 第150页 |
6.3 研究方法 | 第150-155页 |
6.3.1 方法与案例选择 | 第150-153页 |
6.3.2 数据搜集与分析 | 第153-155页 |
6.4 案例描述 | 第155-160页 |
6.4.1 第一阶段: 进入美国传统零部件主流市场之前 | 第155-156页 |
6.4.2 第二阶段: 进入美国传统零部件主流市场之后 | 第156-158页 |
6.4.3 第三阶段: 进入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前 | 第158-159页 |
6.4.4 第四阶段: 进入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 | 第159-160页 |
6.5 案例发现 | 第160-172页 |
6.5.1 海外子公司的合法性战略选择 | 第160-168页 |
6.5.2 分隔机制下的兼顾型合法性双元与技术追赶 | 第168-172页 |
6.6 讨论总结 | 第172-17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7-18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77-179页 |
7.2 理论贡献 | 第179-182页 |
7.2.1 对合法性双元研究的贡献 | 第179-181页 |
7.2.2 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贡献 | 第181-182页 |
7.3 管理意义 | 第182-183页 |
7.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183-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211页 |
附录 | 第211-21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13-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