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壳聚糖纳米递药系统的前庭靶向分布及内耳转运机制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0页
    1.1 内耳前庭疾病及其治疗第14-15页
    1.2 纳米递药系统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第15-16页
    1.3 壳聚糖在递药系统中的应用第16-17页
    1.4 圆窗和卵圆窗转运途径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壳聚糖纳米粒鼓室给药后在前庭和耳蜗膜迷路的分布规律研究第20-35页
    2.1 材料第21-22页
        2.1.1 试剂第21页
        2.1.2 仪器第21页
        2.1.3 动物第21-22页
    2.2 方法第22-25页
        2.2.1 溶液的配置第22页
        2.2.2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第22页
        2.2.3 壳聚糖纳米粒的表征第22-23页
        2.2.4 壳聚糖纳米粒及在内耳外淋巴中的形态学考察第23页
        2.2.5 壳聚糖纳米粒鼓室给药后在前庭和耳蜗的分布规律第23-25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5-34页
        2.3.1 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和电位第25-26页
        2.3.2 壳聚糖纳米粒及在内耳外淋巴液中的形态学分析第26-27页
        2.3.3 壳聚糖纳米粒在前庭和耳蜗膜迷路中的分布规律第27-31页
        2.3.4 高浓度的壳聚糖纳米粒在前庭和耳蜗膜迷路中的分布规律第31-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摄取规律研究第35-45页
    3.1 材料第35-36页
        3.1.1 试剂第35-36页
        3.1.2 仪器第36页
        3.1.3 细胞第36页
        3.1.4 动物第36页
    3.2 方法第36-38页
        3.2.1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第36页
        3.2.2 荧光显微镜观察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细胞模型中的摄取规律第36-37页
        3.2.3 流式细胞术分析纳米粒在体外细胞模型中的摄取规律第37页
        3.2.4 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内耳组织培养中的摄取规律第37-38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8-44页
        3.3.1 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细胞中摄取规律的定性分析第38页
        3.3.2 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细胞中摄取规律的定量分析第38-39页
        3.3.3 壳聚糖纳米粒在内耳组织体外培养中的分布规律第39-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壳聚糖纳米粒进入内耳的转运机制研究第45-61页
    4.1 材料第45-46页
        4.1.1 试剂第45-46页
        4.1.2 仪器第46页
        4.1.3 动物第46页
    4.2 方法第46-50页
        4.2.1 载尼罗红壳聚糖纳米粒的温敏凝胶的制备第46页
        4.2.2 荧光成像比较纳米粒经卵圆窗和圆窗途径进入内耳的荧光强度第46-47页
        4.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纳米粒经卵圆窗和圆窗途径进入内耳的荧光强度第47-48页
        4.2.4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比较纳米粒经卵圆窗和圆窗途径转运在前庭和耳蜗器官的分布规律第48-49页
        4.2.5 纳米粒在圆窗膜和镫骨底板上的定位第49-50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0-59页
        4.3.1 载尼罗红壳聚糖纳米粒温敏凝胶的考察第50-51页
        4.3.2 荧光成像比较纳米粒经卵圆窗和圆窗途径进入内耳的荧光强度第51-52页
        4.3.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纳米粒经卵圆窗和圆窗途径进入内耳的荧光强度第52-54页
        4.3.4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比较纳米粒经卵圆窗和圆窗途径转运在耳蜗和前庭器官的分布规律第54-58页
        4.3.5 纳米粒在圆窗膜和镫骨底板上的定位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壳聚糖纳米粒用于内耳递药的安全性评价第61-70页
    5.1 材料第62页
        5.1.1 试剂第62页
        5.1.2 仪器第62页
        5.1.3 动物和细胞第62页
    5.2 方法第62-65页
        5.2.1 壳聚糖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实验第62-63页
        5.2.2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评价内耳组织的形态学第63-64页
        5.2.3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价内耳细胞形态学第64-65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65-68页
        5.3.1 壳聚糖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实验第65页
        5.3.2 听觉和平衡功能大致评估第65-66页
        5.3.3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评价内耳组织的形态学第66-67页
        5.3.4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价内耳细胞形态学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单功能氮杂环卡宾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含氮介孔炭纳米球的合成与吸附/释放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