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育--基于高中英语教科书的探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22页 |
(一)问题由来 | 第10-12页 |
1.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政策要求 | 第10页 |
2.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实际动力 | 第10-11页 |
3.高中阶段是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 | 第11页 |
4.英语教科书是培育国际理解素养的有效载体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 | 第12-17页 |
2.英语课程与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3.已有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1.研究思路 | 第20页 |
2.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结构与特点 | 第22-32页 |
(一)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 | 第22-26页 |
1.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 | 第22-25页 |
2.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内涵 | 第25-26页 |
(二)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结构 | 第26-28页 |
1.国际理解素养的结构 | 第26-27页 |
2.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结构 | 第27-28页 |
(三)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特点 | 第28-32页 |
1.国际理解素养的特点 | 第28-29页 |
2.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的特点 | 第29-32页 |
二、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目标诉求 | 第32-42页 |
(一)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 第32-35页 |
1.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第32-33页 |
2.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 第33-34页 |
3.国际理解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 第34-35页 |
4.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 第35页 |
(二)健全学生价值观 | 第35-38页 |
1.价值观的内涵 | 第35-36页 |
2.健全价值观的意义 | 第36-37页 |
3.国际理解素养与价值观的关系 | 第37-38页 |
4.健全价值观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 第38页 |
(三)助力培养世界公民 | 第38-42页 |
1.世界公民的内涵 | 第38-39页 |
2.世界公民培养的意义 | 第39-40页 |
3.国际理解素养与世界公民的关系 | 第40页 |
4.培养世界公民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 第40-42页 |
三、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内容设计 | 第42-56页 |
(一)理念与结构设计 | 第42-46页 |
1.立足教学材料的结构化 | 第42-43页 |
2.彰显教学材料的生本化 | 第43-44页 |
3.注重教学材料的活动化 | 第44-46页 |
(二)内容主题设计 | 第46-52页 |
1.国际议题的主题内容选取 | 第46-48页 |
2.国际文化的主题内容选取 | 第48-51页 |
3.国际联结的主题内容选取 | 第51-52页 |
(三)内容呈现设计 | 第52-56页 |
1.国际理解教育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 | 第52-54页 |
2.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方式 | 第54-56页 |
四、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实施策略 | 第56-70页 |
(一)国际理解认知策略 | 第56-61页 |
1.国际理解认知的价值意义 | 第56-57页 |
2.国际理解认知策略的实施 | 第57-61页 |
(二)国际理解内化策略 | 第61-65页 |
1.国际理解内化的价值意义 | 第61-62页 |
2.国际理解内化策略的实施 | 第62-65页 |
(三)国际理解外显策略 | 第65-70页 |
1.国际理解外显的价值意义 | 第65-66页 |
2.国际理解外显策略的实施 | 第66-70页 |
五、高中生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评价原则与措施 | 第70-78页 |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70-72页 |
1.基础性原则 | 第70-71页 |
2.多元性原则 | 第71页 |
3.发展性原则 | 第71-72页 |
(二)评价的具体措施 | 第72-74页 |
1.确立针对性的评价内容 | 第72页 |
2.设置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 第72-73页 |
3.开展持续性的评价过程 | 第73-74页 |
(三)基于评价原则与措施的案例呈现 | 第74-78页 |
结束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