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汽车水性涂料概述 | 第11页 |
1.2 高泳透力汽车电泳底漆固化剂 | 第11-16页 |
1.2.1 阴极电泳涂料及其电沉积机理 | 第11-13页 |
1.2.2 高泳透力阴极电泳底漆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高泳透力汽车电泳底漆固化剂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高光泽聚氨酯面漆多元醇树脂 | 第16-21页 |
1.3.1 水性聚氨酯涂料概述 | 第16-17页 |
1.3.2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组成 | 第17页 |
1.3.3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化学反应 | 第17-18页 |
1.3.4 聚氨酯多元醇树脂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4 选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泳透力汽车电泳底漆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的研究 | 第23-46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31页 |
2.2.1 实验原料及规格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24-28页 |
2.2.4 测试方法 | 第28-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2.3.1 三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2.3.2 n(-OH):n(-NCO)对-NCO封闭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3 反应温度对-NCO封闭率的影响 | 第34页 |
2.3.4 反应时间对-NCO封闭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5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2.3.6 异氰酸酯复合程度对ITDI固化剂固化的电泳涂膜交联密度影响 | 第36-37页 |
2.3.7 异氰酸酯复合程度对ITDI固化剂固化的电泳涂膜耐腐蚀性影响 | 第37-39页 |
2.3.8 ITDI固化剂及其电泳涂膜的固化行为分析 | 第39-40页 |
2.3.9 梯度解封固化行为对电泳涂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10 炔醇表面活性剂为对电泳涂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11 ITDI-30固化剂固化的电泳涂膜热稳定性分析 | 第42页 |
2.3.12 ITDI-30固化剂配制的电泳乳液稳定性分析 | 第42-44页 |
2.3.13 ITDI-30固化剂配制的电泳乳液及其固化的涂膜其它性能 | 第4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3章 聚酯丙烯酸酯杂化多元醇树脂分散体及高光泽双组份聚氨酯面漆研究 | 第46-64页 |
3.1 前言 | 第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1页 |
3.2.1 实验原料及规格 | 第46-4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3.2.3 实验原理 | 第47页 |
3.2.4 实验步骤 | 第47-50页 |
3.2.5 测试方法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3.3.1 多元醇、多元酸投料方式对不饱和聚酯合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2 杂化方式对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合成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3.3.4 DSC曲线分析 | 第54-55页 |
3.3.5 不饱和聚酯在丙烯酸树脂中的添加量对杂化水分散体和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5-58页 |
3.3.6 聚酯丙烯酸杂化树脂乳液形貌分析 | 第58页 |
3.3.7 HPMA含量对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8 3900/2655复配对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9页 |
3.3.9 n(-NCO):n(-OH)对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10 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涂膜的FT-IR谱图 | 第60页 |
3.3.11 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涂膜的耐腐蚀性分析 | 第60-62页 |
3.3.12 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涂膜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6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