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新城人口容量空间分析及其规划引导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8-2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20页
        1.1.2 研究意义第20-23页
    1.2 研究的概念基础第23-32页
        1.2.1 生态城市第23-26页
        1.2.2 复合生态系统第26-27页
        1.2.3 生态安全格局第27-30页
        1.2.4 人口容量第30-32页
    1.3 研究进展与评述第32-45页
        1.3.1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第32-36页
        1.3.2 人口容量相关研究第36-42页
        1.3.3 人口规模测算研究第42-44页
        1.3.4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44-45页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45-46页
        1.4.1 研究目的第45页
        1.4.2 研究内容第45-46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46-49页
        1.5.1 研究方法第46-47页
        1.5.2 技术路线第47-49页
第二章 新城生态安全格局—人口容量决策分析模型与方法第49-65页
    2.1 设计对象特征第49-55页
        2.1.1 新城的提出第49-52页
        2.1.2 生态新城规划模式第52-53页
        2.1.3 我国生态新城规划新理念第53-55页
    2.2 基本设计原则第55-56页
    2.3 系统分析步骤第56-58页
        2.3.1 整体目标优化第56-57页
        2.3.2 进行结构分析第57页
        2.3.3 选择决策模型第57页
        2.3.4 明确环境约束第57-58页
    2.4 决策分析模型第58-62页
        2.4.1 生态安全格局现有研究方法第58-60页
        2.4.2 生态安全格局指数分析模型构建第60-62页
    2.5 决策分析方法第62-65页
第三章 研究区(宁波滨海新城)生态环境与发展定位第65-73页
    3.1 区位条件第65-67页
    3.2 自然环境第67-69页
        3.2.1 气候第67-68页
        3.2.2 土地资源第68页
        3.2.3 岸线资源第68页
        3.2.4 景观资源第68-69页
    3.3 经济社会第69页
        3.3.1 梅山乡第69页
        3.3.2 春晓镇第69页
        3.3.3 白峰镇第69页
    3.4 政策条件第69-71页
    3.5 功能定位第71-73页
        3.5.1 核心竞争力研判第71页
        3.5.2 总体功能定位第71-73页
第四章 宁波滨海新城复合生态空间分析第73-102页
    4.1 基于取大原则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第73-83页
        4.1.1 影响因子选择及赋值第74-75页
        4.1.2 影响因子分析第75-82页
        4.1.3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82-83页
    4.2 基于最短路径的生态网络分析第83-90页
        4.2.1 生态网络结构功能单元构成第84-85页
        4.2.2 基于最短路径构建生态廊道第85-88页
        4.2.3 生态网络分析第88-89页
        4.2.4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89-90页
    4.3 经济社会承载力评价第90-96页
        4.3.1 影响因子选择第91-93页
        4.3.2 影响因子赋值及权重确定第93-94页
        4.3.3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94-96页
    4.4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第96-102页
        4.4.1 自然资源承载力第96-97页
        4.4.2 环境资源承载力第97-98页
        4.4.3 评价指标体系第98-100页
        4.4.4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100-102页
第五章 生态安全格局指数及人口容量情景分析第102-110页
    5.1 情景分析法第102页
    5.2 研究思路第102-105页
    5.3 分析处理与过程第105-108页
        5.3.1 基于低生态安全格局情景的人口容量分析第105-106页
        5.3.2 基于中生态安全格局情景的人口容量分析第106-107页
        5.3.3 基于高生态安全格局情景的人口容量分析第107-108页
    5.4 分析结果第108-110页
第六章 满意生态安全格局评价及人口容量规划引导第110-124页
    6.1 采用排序法进行多情景评价第110-117页
        6.1.1 研究思路第110-112页
        6.1.2 评价过程第112-117页
        6.1.3 评价结果第117页
    6.2 空间规划方案复合生成第117-119页
        6.2.1 生态空间格局第117-118页
        6.2.2 生态产业结构第118页
        6.2.3 复合用地结构第118-119页
    6.3 人口容量网格分布及容积率分析第119-12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4-127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4-125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25-126页
    7.3 问题与展望第126-127页
        7.3.1 存在不足第126页
        7.3.2 下一步研究工作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1页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子与电子辐照对硼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DNA条形码和形态特征的中国和北美野螟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鳞翅目:草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