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长叶毛基因Hairy Leaf 6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39页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2-13页
    1.2 表皮毛研究进展第13-25页
        1.2.1 影响表皮毛启动的调控因子第13-18页
        1.2.2 调控表皮毛启始的分子网络第18-20页
        1.2.3 影响表皮毛形态的调控因子第20-21页
        1.2.4 植物激素对表皮毛发育的调控第21-25页
    1.3 生长素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第25-29页
        1.3.1 生长素的合成第25-26页
        1.3.2 生长素的运输第26-27页
        1.3.3 生长素的信号途径第27-29页
    1.4 AP2基因研究进展第29-32页
        1.4.1 AP2家族蛋白的特征与分类第29-30页
        1.4.2 AP2蛋白的功能研究第30-31页
        1.4.3 ERF蛋白的功能研究第31-32页
    1.5 水稻表皮毛的遗传研究第32-37页
        1.5.1 水稻光叶基因的研究第33-36页
        1.5.2 水稻长毛基因的研究第36-37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7-3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9-57页
    2.1 研究材料第39-40页
        2.1.1 试验亲本材料第39页
        2.1.2 遗传分析的分离群体第39-40页
        2.1.3 研究基因功能的其他材料第40页
    2.2 试验方法第40-57页
        2.2.1 田间种植第40页
        2.2.2 叶毛表型观察第40-41页
        2.2.3 DNA和RNA的提取第41-42页
        2.2.4 RT-PCR与real-timePCR第42-43页
        2.2.5 标记的开发第43页
        2.2.6 引物设计、合成以及测序第43页
        2.2.7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43-44页
        2.2.8 载体构建第44-48页
        2.2.9 亚细胞定位第48-49页
        2.2.10 GUS染色和石蜡切片第49页
        2.2.11 激素处理第49页
        2.2.12 生长素含量测定第49-50页
        2.2.13 酵母杂交第50页
        2.2.14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第50-51页
        2.2.15 GSTPullDown第51-52页
        2.2.16 凝胶迁移实验(EMSA)第52页
        2.2.17 核酸多样性与同源蛋白分析第52-56页
        2.2.18 高温处理与叶片失水速率调查第56页
        2.2.19 产量性状考察第56页
        2.2.20 数据统计分析第56-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96页
    3.1 叶毛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验证第57-60页
        3.1.1 水稻核心种质的叶毛表型第57-58页
        3.1.2 水稻叶毛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8-59页
        3.1.3 候选基因分析与验证第59-60页
    3.2 长毛基因HL6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第60-80页
        3.2.1 HL6的遗传分析与初定位第60-62页
        3.2.2 HL6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功能验证第62-64页
        3.2.3 HL6的特征分析第64-69页
        3.2.4 HL6的功能研究第69-75页
        3.2.5 HL6参与生长素调控途径第75-80页
    3.3 HL6与OsWOX3B的互作第80-92页
        3.3.1 OsWOX3B调控表皮毛的起始第80-82页
        3.3.2 HL6与OsWOX3B的遗传互作第82-83页
        3.3.3 HL6与OsWOX3B的分子互作第83-86页
        3.3.4 OsWOX3B调控HL6表达第86-88页
        3.3.5 OsWOX3B参与调控生长素途径第88-89页
        3.3.6 HL6-OsWOX3B复合体调控OsYUCCA5表达第89-92页
    3.4 HL6对抗逆和产量的影响第92页
        3.4.1 HL6对水稻抗逆的影响第92页
        3.4.2 HL6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92页
    3.5 HL6的基因多样性分析第92-96页
4 讨论第96-103页
    4.1 HL6~(W39)的来源第96页
    4.2 HL6通过生长素途径调控表皮毛发育第96-97页
    4.3 HL6与OsWOX3B遗传互作的生物学基础第97页
    4.4 OsWOX3B转录调控HL6对表皮毛发育的影响第97-98页
    4.5 HL6与OsWOX3B蛋白互作对表皮毛发育的影响第98-100页
    4.6 HL6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00-101页
    4.7 GWAS位点与HL6的关系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3页
附录 Ⅰ试验所用水稻材料信息第123-130页
附录 Ⅱ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雄性不育基因OsFIGNL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基于统计热力学的中国植被大尺度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