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因素 | 第11-12页 |
1.1.2 出租车交通现状与特性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结构方程、gologit与随机森林理论基础 | 第19-37页 |
2.1 结构方程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1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2.1.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过程 | 第21-24页 |
2.1.3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 第24-25页 |
2.2 广义有序logit模型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2.2.1 广义有序Logit模型 | 第25-27页 |
2.2.2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 第27-29页 |
2.2.3 模型预测准确性检验 | 第29页 |
2.3 随机森林模型理论基础 | 第29-35页 |
2.3.1 随机森林概念 | 第30-31页 |
2.3.2 决策树 | 第31-32页 |
2.3.3 节点分裂标准 | 第32-33页 |
2.3.4 随机森林参数 | 第33-34页 |
2.3.5 随机森林构建过程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出租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5页 |
3.1 数据采集 | 第37-40页 |
3.2 模型适配性检验 | 第40-43页 |
3.2.1 正态性检验 | 第40-41页 |
3.2.2 指标信度分析 | 第41页 |
3.2.3 指标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3-45页 |
3.4 构建事故模型 | 第45-49页 |
3.4.1 模型假设 | 第45页 |
3.4.2 事故模型构建 | 第45-48页 |
3.4.3 模型估计与评估 | 第48-49页 |
3.5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 | 第49-51页 |
3.5.1 基本参数检验 | 第49-50页 |
3.5.2 模型整体拟合度检验 | 第50-51页 |
3.6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6.1 假设验证 | 第51-52页 |
3.6.2 观测变量影响权重分析 | 第52页 |
3.6.3 分析总结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出租车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 | 第55-71页 |
4.1 数据转换 | 第55-57页 |
4.1.1 出租车事故严重程度划分 | 第55-56页 |
4.1.2 变量分类调整 | 第56-57页 |
4.2 gologit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 | 第57-63页 |
4.2.1 预测模型自变量定义 | 第57-60页 |
4.2.2 gologit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构建 | 第60-62页 |
4.2.3 gologit模型的检验 | 第62-63页 |
4.3 随机森林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 | 第63-69页 |
4.3.1 参数选择 | 第63-65页 |
4.3.2 RF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构建 | 第65-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出租车事故预测模型测试结果分析 | 第71-79页 |
5.1 gologit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2 随机森林模型测试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5.2.1 模型预测结果 | 第74-75页 |
5.2.2 模型精度分析 | 第75-76页 |
5.2.3 变量重要性分析 | 第76-77页 |
5.3 gologit与RF比较分析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出租车事故预防对策与建议 | 第79-87页 |
6.1 针对驾驶行为因素的事故预防措施 | 第79-81页 |
6.1.1 加大处罚力度 | 第79-80页 |
6.1.2 采用ITS技术 | 第80-81页 |
6.2 针对个人属性因素的事故预防措施 | 第81-83页 |
6.3 针对工作状况因素的事故预防措施 | 第83-86页 |
6.3.1 规范轮班时间 | 第83-84页 |
6.3.2 减少驾驶员经济负担 | 第84-86页 |
6.3.3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 | 第86页 |
6.3.4 进行心理辅导 | 第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7-9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