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二线安康枢纽光纤直放站系统设计及实施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2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1.3 本课题所需解决的问题 | 第1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2 铁路通信系统的构成 | 第12-17页 |
2.1 铁路通信概述 | 第12-13页 |
2.1.1 功能简介 | 第12页 |
2.1.2 基本特点 | 第12-13页 |
2.2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 | 第13-14页 |
2.3 铁路传输系统 | 第14-15页 |
2.4 铁路无线列调系统 | 第15-16页 |
2.5 铁路GSM-R系统 | 第16-17页 |
3 光纤直放站系统概述 | 第17-25页 |
3.1 光纤直放站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第17-20页 |
3.1.1 功能简介 | 第18页 |
3.1.2 系统特点 | 第18-19页 |
3.1.3 传输距离 | 第19-20页 |
3.2 光纤直放站分类及设备外观 | 第20-21页 |
3.2.1 分类 | 第20页 |
3.2.2 外观 | 第20-21页 |
3.3 技术指标 | 第21页 |
3.4 光路应用方式 | 第21-25页 |
4 西康二线安康枢纽光纤直放站系统设计 | 第25-35页 |
4.1 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4.1.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25页 |
4.1.2 工程建设的目的 | 第25-26页 |
4.1.3 在设计施工中需考虑的问题 | 第26-27页 |
4.2 常见直放站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第27-28页 |
4.3 西康二线安康枢纽光纤直放站系统的网络结构 | 第28-31页 |
4.3.1 450 MHz无线列调系统拓扑结构 | 第28-30页 |
4.3.2 GSM-R系统拓扑结构 | 第30-31页 |
4.4 光纤直放站系统的常见场强覆盖方式 | 第31-32页 |
4.5 远端机站址选择 | 第32-35页 |
4.5.1 山区、弯道等处远端机站址选择 | 第32页 |
4.5.2 隧道等盲区远端机位置选择 | 第32-33页 |
4.5.3 车站关闭引起远端机位置的变化 | 第33-35页 |
5 西康二线安康枢纽光纤直放站系统实施 | 第35-44页 |
5.1 系统安装准备 | 第35-36页 |
5.2 光电缆施工 | 第36-40页 |
5.2.1 主通道的贯通 | 第36-37页 |
5.2.2 漏缆架设与接续 | 第37-38页 |
5.2.3 天馈线安装 | 第38-40页 |
5.3 硬件安装 | 第40-43页 |
5.3.1 光纤直放站近端机安装及配线 | 第40-41页 |
5.3.2 光纤直放站远端机安装及配线 | 第41页 |
5.3.3 纤芯接续及运用 | 第41-43页 |
5.4 软件安装 | 第43-44页 |
6 西康二线安康枢纽光纤直放站设备开通 | 第44-49页 |
6.1 准备工作 | 第44-45页 |
6.2 系统调测 | 第45页 |
6.2.1 检查天馈系统 | 第45页 |
6.2.2 测量输入电压 | 第45页 |
6.2.3 光路测量 | 第45页 |
6.3 调测需注意问题 | 第45-46页 |
6.3.1 上下行平衡及上行干扰 | 第45-46页 |
6.3.2 监控功能 | 第46页 |
6.4 场强测试及系统 | 第46-49页 |
6.4.1 测试目的 | 第46页 |
6.4.2 测试项目 | 第46页 |
6.4.3 参与人员及测试办法 | 第46-47页 |
6.4.4 测试标准 | 第47页 |
6.4.5 系统功能测试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