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乌鞘岭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12-2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2-14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2-13页 |
2.1.2 地层岩性条件 | 第13-14页 |
2.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页 |
2.1.4 隧道渗水病害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第14页 |
2.2 隧道渗漏水病害检测 | 第14-15页 |
2.2.1 检测资料 | 第15页 |
2.2.2 检测仪器 | 第15页 |
2.2.3 渗漏水位置 | 第15页 |
2.2.4 渗漏水检测内容 | 第15页 |
2.3 乌鞘岭公路隧道病害情况 | 第15-19页 |
2.3.1 衬砌裂缝 | 第15-17页 |
2.3.2 衬砌渗漏水 | 第17-19页 |
2.4 乌鞘岭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成因分析 | 第19-23页 |
2.4.1 衬砌裂缝对渗漏水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2 防水层弱化对渗漏水的影响 | 第20-22页 |
2.4.3 冻融现象对渗漏水的影响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乌鞘岭公路隧道在温度与应力耦合作用下衬砌稳定性的模拟分析 | 第24-37页 |
3.1 热力学基本理论及边界条件 | 第24-27页 |
3.1.1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 第24-25页 |
3.1.2 热力学中材料的基本属性 | 第25-26页 |
3.1.3 三类边界条件 | 第26页 |
3.1.4 几种热边界条件模拟 | 第26-27页 |
3.2 热传导方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2.1 初始条件 | 第27页 |
3.2.2 两类热传导方程 | 第27-28页 |
3.3 乌鞘岭高岭隧道温度场的模拟分析 | 第28-36页 |
3.3.1 隧道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3.2 材料参数选取 | 第29-30页 |
3.3.3 隧道内温度函数的确定 | 第30页 |
3.3.4 约束和边界条件 | 第30-31页 |
3.3.5 温度应力场和衬砌受力分析 | 第31-32页 |
3.3.6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隧道渗漏水的综合整治 | 第37-47页 |
4.1 渗漏水的整治措施 | 第37-40页 |
4.1.1 构建完善的防水体系 | 第37-39页 |
4.1.2 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 | 第39页 |
4.1.3 对围岩做好注浆处理 | 第39-40页 |
4.1.4 采取有效的截水措施 | 第40页 |
4.2 乌鞘岭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技术 | 第40-46页 |
4.2.1 衬砌裂缝渗漏水整治技术 | 第41-43页 |
4.2.2 MPS电防渗渗漏水整治技术 | 第43-46页 |
4.3 隧道渗漏水整治技术效果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7-48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2 建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