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形成及演化论文--土壤分析论文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成分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2章 光谱分析及预测建模的相关研究基础第20-34页
    2.1 近红外光漫反射检测原理第20-22页
    2.2 化学模式识别的概念与应用第22-23页
    2.3 近红外光谱预测建模方法第23-26页
    2.4 神经网络模型基础第26-32页
        2.4.1 神经网络模型原理第26-28页
        2.4.2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第28-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线性模型及光谱预处理方法第34-50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线性校正模型第34-38页
        3.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34-36页
        3.2.2 主成分回归模型第36-37页
        3.2.3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第37页
        3.2.4 逐步回归模型第37-38页
    3.3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38-39页
    3.4 实验与分析第39-47页
        3.4.1 LUCAS土壤数据集介绍第39-40页
        3.4.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3.4.3 光谱导数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第41-43页
        3.4.4 PCR和PLSR的成分数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5 光谱采样间隔和样本数量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第44-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50页
第4章 改进自动编码器模型及有机质含量等级预测第50-66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自动编码器模型第50-52页
    4.3 改进自动编码器模型第52-58页
        4.3.1 模型设计思路第52-54页
        4.3.2 改进自动编码器的实现第54-56页
        4.3.3 损失函数的定义第56-57页
        4.3.4 多类分类模型的评价第57-58页
    4.4 实验与分析第58-64页
        4.4.1 土壤数据集及处理第58-59页
        4.4.2 实验方法第59-61页
        4.4.3 光谱曲线特征第61-62页
        4.4.4 基于改进自动编码器的结果第62-64页
        4.4.5 不同建模方法性能对比第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土壤成分预测第66-80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深度学习与表示学习第66-69页
    5.3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第69-74页
        5.3.1 卷积神经网络第69-70页
        5.3.2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设计第70-73页
        5.3.3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第73-74页
    5.4 实验与分析第74-78页
        5.4.1 实验方法第74-75页
        5.4.2 光谱曲线特征第75-76页
        5.4.3 模型预测结果及评价第76-78页
        5.4.4 讨论第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4页
    6.1 主要工作及成果第80-81页
    6.2 创新点第81-82页
    6.3 研究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附录 基于批量梯度下降法的多层感知器训练算法第92-94页
致谢第94-9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大型望远镜低速伺服系统研究
下一篇: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优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