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9页 |
1.5.1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17-19页 |
2 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社会网络理论 | 第19页 |
2.2 社会认同理论 | 第19-20页 |
2.3 关系嵌入理论 | 第20-22页 |
2.3.1 关系嵌入的概念 | 第20-21页 |
2.3.2 关系嵌入的维度 | 第21-22页 |
2.4 品牌信任理论 | 第22-23页 |
2.4.1 品牌信任的概念 | 第22页 |
2.4.2 品牌信任的维度 | 第22-23页 |
2.5 EKB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 | 第23-25页 |
3 实证研究设计 | 第25-33页 |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5-26页 |
3.1.1 关系强度与品牌信任 | 第25页 |
3.1.2 规范性影响与品牌信任 | 第25-26页 |
3.1.3 互惠与品牌信任 | 第26页 |
3.1.4 品牌信任与消费者网络团购意愿 | 第26页 |
3.2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6-27页 |
3.3 研究变量测量和调查问卷设计 | 第27-31页 |
3.3.1 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第27-31页 |
3.3.2 调查问卷的编制和设计 | 第31页 |
3.4 调查对象选择和样本数据回收 | 第31-32页 |
3.4.1 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 | 第31页 |
3.4.2 样本数据的回收途径和方法 | 第31-32页 |
3.5 调查问卷的分析工具与方法 | 第32-33页 |
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3-47页 |
4.1 消费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4.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5-41页 |
4.2.1 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35-36页 |
4.2.2 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36-41页 |
4.3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检验 | 第41-44页 |
4.3.1 理论模型检验 | 第41页 |
4.3.2 研究假设检验 | 第41-44页 |
4.3.3 假设检验汇总 | 第44页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4.4.1 关系强度与品牌信任关系的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4.2 规范性影响与品牌信任关系的结果分析 | 第45页 |
4.4.3 互惠与品牌信任关系的结果分析 | 第45页 |
4.4.4 品牌信任与消费者网络团购意愿关系的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 提升消费者网络团购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 第47-51页 |
5.1 提高消费者与社会网络群体的关系嵌入程度 | 第47-48页 |
5.1.1 提高消费者与社会网络群体的关系强度 | 第47页 |
5.1.2 提高社会网络群体对消费者的规范性影响 | 第47-48页 |
5.1.3 提高社会网络群体与消费者的互惠 | 第48页 |
5.2 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程度 | 第48-51页 |
5.2.1 增强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信任 | 第48-49页 |
5.2.2 增强消费者对品牌善意的信任 | 第49页 |
5.2.3 增强消费者对品牌能力的信任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