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变通与通变:社工服务指标导向下的技术整合--以J街“同建同治”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7页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1-14页
        (一) 问题提出第11-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第14-19页
        (一) 文献回顾第14-19页
        (二) 研究述评第19页
    三、研究思路与概念界定第19-2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9-21页
        (二) 概念界定第21-24页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24-25页
        (一) 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二) 资料来源第25页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限度第25-27页
        (一) 创新之处第25-26页
        (二) 研究限度第26-2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变通通变、技术整合及分析框架第27-36页
    一、变通通变、技术整合与社区治理第28-30页
        (一) 变通与社区治理:弹性因应第28页
        (二) 通变与社区治理:会通运变第28-29页
        (三) 技术整合与社区治理:多元共赢第29-30页
    二、变通通变、技术整合与运行过程第30-33页
        (一) 变通通变、技术整合的循环关系第31-32页
        (二) 变通通变、技术整合的运行过程第32-33页
    三、变通通变、技术整合与治理机制第33-36页
第三章 变未至通:指标导向下J街“同建同治”社工服务实践第36-44页
    一、政府:可同不可组第37-39页
    二、社区:联资不联知第39-40页
    三、居民:凑合不融合第40-42页
    四、社工:可通不协同第42-44页
第四章 通未运变:指标导向下J街“同建同治”社工服务归因第44-55页
    一、政府满意——服从技术第46-48页
    二、社区认同——依附技术第48-50页
    三、居民参与——吸引技术第50-52页
    四、社工减负——借力技术第52-55页
第五章 多元整合:指标导向下J街“同建同治”工服务对策第55-60页
    一、构建整体性治理框架:多元参与第55-57页
    二、形成协同性治理过程:互动衔接第57-58页
    三、培育整合性治理技能:优势互补第58-60页
第六章 基本结论第60-65页
    一、变通通变探索社工介入社区实务路径第60-62页
    二、多元技术整合创新社区治理技术体系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忍”到“暴”:土改中族人暴力行为的政治心理研究--基于广东省X村土改当事人的口述史分析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研究--基于依恋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