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秩序与混乱--基于常态化与生态学视角的对比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一) 新课程的实施 | 第8页 |
(二) 后现代课程的影响 | 第8-9页 |
(三) 自身感触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0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10页 |
(二) 实践价值 | 第10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0-12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一) 关于课堂纪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关于课堂秩序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四) 关于学生自主权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五)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常态化视角下课堂中的秩序与混乱 | 第21-27页 |
一、“常态化视角”解析 | 第21-22页 |
二、常态化视角下课堂秩序的内涵与表现 | 第22-24页 |
三、常态化视角下课堂混乱的内涵与表现 | 第24-25页 |
四、常态化视角下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缺失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生态学视角下课堂中的秩序与混乱 | 第27-34页 |
一、生态学视角解析 | 第27-28页 |
二、生态学视角下课堂秩序的内涵与表现 | 第28-30页 |
三、生态学视角下课堂混乱的内涵与表现 | 第30-31页 |
四、生态学视角下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回归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课堂中的秩序与混乱实证研究 | 第34-47页 |
一、确立教学目标 | 第34-36页 |
(一) 秩序与混乱现象的描述 | 第34-35页 |
(二) 常态化视角下的解读 | 第35页 |
(三) 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 | 第35-36页 |
(四) 学生学习自主权的考量 | 第36页 |
二、复习旧知 | 第36-38页 |
(一) 秩序与混乱现象的描述 | 第36-37页 |
(二) 常态化视角下的解读 | 第37页 |
(三) 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 | 第37页 |
(四) 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空缺 | 第37-38页 |
三、导入新知 | 第38-39页 |
(一) 秩序与混乱现象的描述 | 第38页 |
(二) 常态化视角下的解读 | 第38-39页 |
(三) 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 | 第39页 |
(四) 学生学习自主权的融入 | 第39页 |
四、新授过程 | 第39-42页 |
(一) 秩序与混乱现象的描述 | 第40页 |
(二) 常态化视角下的解读 | 第40-41页 |
(三) 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 | 第41页 |
(四) 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凸显 | 第41-42页 |
五、练习环节 | 第42-44页 |
(一) 秩序与混乱现象的描述 | 第42页 |
(二) 常态化视角下的解读 | 第42-43页 |
(三) 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 | 第43页 |
(四) 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勃发 | 第43-44页 |
六、结课 | 第44-47页 |
(一) 秩序与混乱现象的描述 | 第44页 |
(二) 常态化视角下的解读 | 第44-45页 |
(三) 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 | 第45-46页 |
(四) 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彰显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东方之珠》课文 | 第51-52页 |
附录 课堂实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