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1 开明国语课本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对比 | 第8页 |
1.2.2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 | 第8-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儿童本位论的理论阐释 | 第13-23页 |
2.1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本位研究 | 第13-16页 |
2.1.1 中国传统意识中的儿童观 | 第13-14页 |
2.1.2 觉醒的儿童观 | 第14-16页 |
2.2 具体现实形态的儿童本位背离 | 第16-18页 |
2.2.1 学校教育 | 第16-17页 |
2.2.2 家庭教育 | 第17-18页 |
2.3 儿童本位对教育的观照 | 第18-23页 |
2.3.1 尊重儿童主体地位 | 第18-19页 |
2.3.2 遵从儿童视角和儿童趣味 | 第19-20页 |
2.3.3 赋予儿童自由 | 第20-23页 |
第3章 教材儿童本位弱化研究案例呈现 | 第23-37页 |
3.1 儿童主体性的契合失度 | 第23-26页 |
3.1.1 儿童主体性的成人眼光看待 | 第23-24页 |
3.1.2 儿童主体性的无视 | 第24-25页 |
3.1.3 儿童主体行为的拔高 | 第25-26页 |
3.1.4 案例小结 | 第26页 |
3.2 儿童趣味的淡化 | 第26-32页 |
3.2.1 文本审美意蕴欠缺 | 第26-27页 |
3.2.2 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不够 | 第27-32页 |
3.2.3 案例小结 | 第32页 |
3.3 儿童自由的束缚 | 第32-37页 |
3.3.1 儿童思想自由的捆绑 | 第32-34页 |
3.3.2 不必假定完美的精灵 | 第34-35页 |
3.3.3 案例小结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