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初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生态文明教育基本理论概述第15-23页
    2.1 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界定第15-18页
        2.1.1 生态和生态文明的内涵第15-17页
        2.1.2 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第17页
        2.1.3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第17-18页
    2.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依据第18-23页
        2.2.1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第18-20页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第20-21页
        2.2.3 科学发展观第21-23页
第3章 生态文明教育的流变探源第23-31页
    3.1 生态文明教育提出的背景第23-25页
        3.1.1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第23页
        3.1.2 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第23-24页
        3.1.3 和谐社会的呼唤第24-25页
    3.2 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历程第25-31页
        3.2.1 生态文明教育在国际的产生和发展第25-27页
        3.2.2 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第27-31页
第4章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分析第31-38页
    4.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第31-34页
        4.1.1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开始启动第31页
        4.1.2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已初步提高第31-34页
    4.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4.2.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不够完善第34页
        4.2.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系统性第34-35页
        4.2.3 重视程度不够和资金投入不足第35页
        4.2.4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成果难以评估第35-36页
    4.3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第36-38页
        4.3.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意义第36页
        4.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要求第36-38页
第5章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第38-53页
    5.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思路第38-45页
        5.1.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灌输与渗透并重第38页
        5.1.2 通过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增强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第38-39页
        5.1.3 因材施教,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39-40页
        5.1.4 发挥各教育主体的合力作用,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第40-45页
    5.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5-48页
        5.2.1 生态安全教育第45-46页
        5.2.2 生态法治教育第46页
        5.2.3 生态道德教育第46-47页
        5.2.4 生态科技教育第47页
        5.2.5 生态生活教育第47-48页
    5.3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途径第48-53页
        5.3.1 校园文化方面第48-49页
        5.3.2 科学研究方面第49-50页
        5.3.3 人才培养方面第50-51页
        5.3.4 校园环境方面第51-52页
        5.3.5 校园管理方面第52-5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学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