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目的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8页 |
(二)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8页 |
(三)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国家意识的相关概述 | 第20-28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一) 国家意识 | 第20页 |
(二) 国家意识的培育 | 第20-21页 |
(三) 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 第21页 |
二、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 第21-25页 |
(一) 国家主权意识培育 | 第22-23页 |
(二) 国家安全意识培育 | 第23-24页 |
(三) 国家利益意识培育 | 第24-25页 |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第25-28页 |
(一) 培育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二) 培育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紧迫性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基本状况 | 第28-45页 |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一) 调查说明 | 第28-29页 |
(二) 问卷数据 | 第29页 |
二、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基本现状 | 第29-32页 |
(一) 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积极表现 | 第29-31页 |
(二) 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消极表现 | 第31-32页 |
三、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9页 |
(一) 国家意识培育的环境复杂 | 第33页 |
(二) 大学生自身认知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三) 国家意识培育工作开展困难,方法单一 | 第36-39页 |
四、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9-45页 |
(一)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 第39-40页 |
(二) 当前不良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40-43页 |
(三) 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不完善 | 第43-44页 |
(四) 大学生自身国家意识观念淡薄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培育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基本路径 | 第45-53页 |
一、强化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内容 | 第45-47页 |
(一) 强化主人翁意识教育,以国家主权为本 | 第45页 |
(二) 强化集体主义教育,以国家利益为主 | 第45-46页 |
(三) 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以国家安全为依 | 第46页 |
(四)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国家认同感 | 第46-47页 |
二、创新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方式方法 | 第47-49页 |
(一)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 第47页 |
(二)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完善 | 第47-48页 |
(三) 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课程的功能 | 第48页 |
(四) 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 第48页 |
(五)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 第48-49页 |
三、加强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 | 第49-50页 |
(一) 切实加强国家意识培育的制度建设 | 第49页 |
(二) 创新完善国家意识培育的领导体制 | 第49页 |
(三) 不断改进国家意识培育的工作机制 | 第49-50页 |
四、营造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良好环境 | 第50-52页 |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普及国家意识 | 第50-51页 |
(二)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强化宣传影响 | 第51页 |
(三)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 第51-52页 |
五、借鉴他国国家意识培育的成功经验,拓宽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国际视野 | 第52-53页 |
(一) 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培育 | 第52-53页 |
(二) 美国的国家意识培育 | 第53页 |
(三) 其他国家的国家意识培育 | 第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4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