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6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6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16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六、调查情况说明 | 第17-19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17页 |
(二)问卷设计情况说明 | 第17页 |
(三)问卷调查进度及整体情况说明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探究式教学的内涵界定 | 第19-26页 |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一)探究 | 第19页 |
(二)教学 | 第19页 |
(三)探究式教学 | 第19-20页 |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一)自主性和指导性 | 第20页 |
(二)质疑性和探索性 | 第20-21页 |
(三)生成性和创新性 | 第21页 |
三、探究式教学的类型 | 第21-22页 |
(一)全部探究与部分探究 | 第21页 |
(二)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 | 第21-22页 |
(三)一般环境下的探究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 | 第22页 |
四、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 第22-26页 |
(一)有利于顺应教材改革的潮流 | 第22-23页 |
(二)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 第23-24页 |
(三)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7页 |
一、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呈现一些良好态势 | 第26-27页 |
(一)教师和学生对探究式教学都有一定了解 | 第26-27页 |
(二)大部分教师会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 第27页 |
(三)教师和学生都肯定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 第27页 |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 | 第27-33页 |
(一)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良好的探究环境 | 第27-29页 |
(二)探究式教学的操作方式失当 | 第29-31页 |
(三)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的参与面窄 | 第31-33页 |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3-37页 |
(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 第33页 |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 第33-34页 |
(三)教师教育能力不足和知而不行的教学常态 | 第34-35页 |
(四)学生习惯欠妥和综合素质的差异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 第37-46页 |
一、学校创设良好探究环境,助力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 | 第37-38页 |
(一)完善基础设施 | 第37页 |
(二)充盈教学资源 | 第37页 |
(三)保障教学时间 | 第37-38页 |
(四)增加学习机会 | 第38页 |
二、教师优化探究设计,确保探究式教学的良好实效 | 第38-41页 |
(一)加强学习,“吃透”探究式教学理论 | 第38-39页 |
(二)研读教材,找准适合的探究点 | 第39页 |
(三)遵循原则,科学设置探究问题 | 第39-40页 |
(四)因材施教,恰当选用探究形式 | 第40-41页 |
三、学生重塑自我,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活动 | 第41-42页 |
(一)转变学习角色 | 第41页 |
(二)改正学习习惯 | 第41-42页 |
(三)培养综合能力 | 第42页 |
四、探究式教学案例实录——《增强生命的韧性》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