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与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绪论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2.1 我国农业土壤环境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3 铁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第2章 烟草根际高产铁载体促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21-30页 |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1-23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3 培养基 | 第22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1 烟草根际促生菌的分离 | 第23页 |
2.2.2 烟草根际产铁载体促生菌的筛选 | 第23页 |
2.2.3 烟草根际促生菌产铁载体发酵培养基的选取 | 第23-24页 |
2.2.4 烟草根际高产铁载体促生菌的16SrDNA鉴定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2.3.1 烟草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结果 | 第25-26页 |
2.3.2 烟草根际产铁载体促生菌筛选结果 | 第26页 |
2.3.3 烟草根际促生菌产铁载体发酵培养基的选取 | 第26-27页 |
2.3.4 烟草根际高产铁载体促生菌的鉴定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K326烟株根际促生菌Sm-1铁载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第30-45页 |
3.1 材料 | 第30-31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3.1.2 供试样品 | 第30页 |
3.1.3 化学试剂 | 第30页 |
3.1.4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3.1.5 培养基 | 第3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3.2.1 样品预处理 | 第31页 |
3.2.2 铁载体的分离纯化 | 第31-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3.3.1 Sm-1铁载体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33-38页 |
3.3.2 Sm-1铁载体纯化样品的纯度分析 | 第38-39页 |
3.3.3 Sm-1铁载体纯化样品的结构鉴定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Sm-1菌株发酵体系的优化 | 第45-51页 |
4.1 材料 | 第45-46页 |
4.1.1 供试菌株 | 第45页 |
4.1.2 供试试剂 | 第45页 |
4.1.3 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4.2 方法 | 第46-47页 |
4.2.1 Plackett-Burman法筛选影响Sm-1产铁载体量的显著因素 | 第46-47页 |
4.2.2 验证试验 | 第4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4.3.1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4.3.2 优化后培养基的验证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51-5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5.1.1 烟草根际高产铁载体促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51页 |
5.1.2 烟草根际促生菌Sm-1铁载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第51-52页 |
5.1.3 Sm-1菌株发酵体系的优化 | 第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