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徳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20页
第一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对初中生成长的意义第20-26页
    1.1 相关概念及其特征第20-23页
        1.1.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20-21页
        1.1.2 校园欺凌第21-22页
        1.1.3 校园欺凌的特征第22-23页
    1.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特征第23-24页
        1.2.1 确立全面发展理念第23页
        1.2.2 强化自主发展理念第23页
        1.2.3 明确发展基础的实践性第23-24页
        1.2.4 突出教育作为发展的条件第24页
    1.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初中生发展的意义第24-26页
        1.3.1 明确了初中生发展的价值导向第24-25页
        1.3.2 确立了自主发展对初中生成长的作用第25页
        1.3.3 促进初中生品格与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第25-26页
第二章 “校园欺凌”对初中生成长的危害第26-44页
    2.1 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分析第26-38页
        2.1.1 初中生“校园欺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第26-35页
        2.1.2 初中生“校园欺凌”表现第35-36页
        2.1.3 初中生对“校园欺凌”的态度第36-38页
    2.2 初中生“校园欺凌”的消极影响第38-40页
        2.2.1 对品格形成的消极影响——人格缺陷第38页
        2.2.2 对心理的消极影响——消极的心理品质第38-39页
        2.2.3 对行为的消极影响——行为偏差第39页
        2.2.4 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第39-40页
    2.3 校园欺凌现象凸显初中生核心素养的缺失第40-44页
        2.3.1 对生命的漠视,对行为的放纵——珍爱生命素养的缺失第40页
        2.3.2 自我情绪的失控,人际关系的交恶——健全人格素养的缺失第40-41页
        2.3.3 不当处理冲突,缺乏理性思考——理性思维素养的缺失第41页
        2.3.4 规则意识的匮乏,责任感的缺失——责任担当素养的缺失第41-44页
第三章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校园欺凌”的防范作用第44-50页
    3.1 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理念定位第44-45页
        3.1.1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第44页
        3.1.2 关注生命成长中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发展第44-45页
        3.1.3 培养健康生活理念和责任担当意识第45页
        3.1.4 促进文化基础、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的互动第45页
    3.2 道德与法治课特点契合对“校园欺凌”的防范第45-46页
        3.2.1 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符合初中生成长规律和生活逻辑第45-46页
        3.2.2 突出法治精神,强化公民意识第46页
        3.2.3 凸显生命教育,正确认识冲突第46页
    3.3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防范“校园欺凌”的作用第46-50页
        3.3.1 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第46-47页
        3.3.2 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人格第47页
        3.3.3 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第47页
        3.3.4 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懂得责任担当第47-48页
        3.3.5 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方法第48-50页
第四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防范措施第50-68页
    4.1 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原则第50-51页
        4.1.1 整体性原则第50页
        4.1.2 生活化原则第50-51页
        4.1.3 思辨性原则第51页
        4.1.4 人文性原则第51页
    4.2 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方法第51-53页
        4.2.1 情感体验法第51-52页
        4.2.2 小组合作法第52页
        4.2.3 活动探究法第52-53页
    4.3 突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对防范“校园欺凌”的契合性第53-59页
        4.3.1 正确认识社会关系中的自我,学会对他人的尊重第53-55页
        4.3.2 珍视生命,抵制对生命的漠视第55页
        4.3.3 健全心理,学会控制情绪第55-57页
        4.3.4 培养法治精神、健全规则意识,掌握防范技巧第57-58页
        4.3.5 增强国家认同,懂得责任担当第58-59页
    4.4 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设计第59-68页
        4.4.1 课例一:发现自己第59-63页
        4.4.2 课例二:情绪的管理第63-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附录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建构教学中教师转型“中断者”与“持续者”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基于RMI原则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