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隐名股东概述 | 第11-15页 |
(一)隐名股东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 第11-13页 |
1.隐名股东的概念 | 第11页 |
2.隐名股东的分类 | 第11-13页 |
3.隐名股东的特征 | 第13页 |
(二)隐名股东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13-15页 |
二、我国隐名股东制度现状及设立该制度的必要性 | 第15-21页 |
(一)我国隐名股东制度的现状 | 第15-17页 |
1.立法层次低 | 第16页 |
2.立法不够明确 | 第16-17页 |
(二)设立隐名股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17-21页 |
1.隐名股东立法意义 | 第18页 |
2.对我国隐名股东的立法设想 | 第18-21页 |
三、国外隐名股东的法律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7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1-22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2-23页 |
(三)国外隐名股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7页 |
四、有条件赋予隐名股东法律地位及其权益保护的建议 | 第27-38页 |
(一)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 | 第27-33页 |
1.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受限 | 第27页 |
2.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相关学说 | 第27-31页 |
4.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原则 | 第31-33页 |
(二)明确隐名股东的身份制度有条件保护隐名股东合法权益 | 第33页 |
(三)完善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制度 | 第33-34页 |
1.处理公司内部法律关系时的隐名股东权利 | 第34页 |
2.处理公司外部法律关系时的隐名股东权利 | 第34页 |
(四)规定隐名股东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制度 | 第34-36页 |
1.隐名股东股权转让给指定显名股东 | 第35-36页 |
2.隐名股东股权转让给公司其他股东 | 第36页 |
3.第三方投资者进行投资取得股权 | 第36页 |
(五)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