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原料和辅助物料论文

铝酸锶型荧光釉的制备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分类及研究概述第13-16页
        1.2.1 硫化物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第13-14页
        1.2.2 硅酸盐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第14页
        1.2.3 铝酸盐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第14-16页
    1.3 长余辉蓄能发光材料发光机理及其主要应用性能第16-19页
        1.3.1 余辉发光机理第16-17页
            1.3.1.1 Matsuzawa的空穴转移模型第16-17页
            1.3.1.2 电子陷阱模型第17页
        1.3.2 长余辉蓄能发光材料主要应用性能第17-19页
            1.3.2.1 耐水性能第18页
            1.3.2.2 热稳定性能第18页
            1.3.2.3 化学稳定性能第18页
            1.3.2.4 余辉衰减特性第18-19页
    1.4 长余辉蓄能发光材料在釉中的应用第19-22页
        1.4.1 釉的熔融性质第19-20页
        1.4.2 硫化物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第20页
        1.4.3 硅酸盐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第20-21页
        1.4.4 铝酸盐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第21-22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3 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第24-30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4-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0页
        2.2.1 实验流程第26页
        2.2.2 测试与表征手段第26-30页
            2.2.2.1 发光亮度及余辉衰减第26-27页
            2.2.2.2 荧光光谱分析第27-28页
            2.2.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8-29页
            2.2.2.4 扫描电镜测试(SEM)和能谱测试(EDS)第29页
            2.2.2.5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第29页
            2.2.2.6 熔融温度范围测试第29页
            2.2.2.7 光泽度测量第29-30页
第三章 制备方法对荧光釉性能的影响第30-36页
    3.1 前言第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1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3.3.1 长余辉荧光粉性能分析第31-33页
        3.3.2 制备方法对荧光釉釉面质量的影响第33页
        3.3.3 制备方法对荧光釉光学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3.3.4 湿法浸釉对荧光釉影响的原因分析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原料对荧光釉性能的影响第36-50页
    4.1 前言第36页
    4.2 基础釉化学成分对荧光釉性能的影响第36-43页
        4.2.1 四种基础釉的性能特点第36-38页
        4.2.2 荧光釉的制备第38-39页
        4.2.3 基础釉对荧光釉釉面质量的影响第39页
        4.2.4 基础釉对荧光釉的光学性能的影响第39-43页
            4.2.4.1 荧光釉的光学性能特点第39-42页
            4.2.4.2 基础釉对荧光釉光学性能影响机理第42-43页
    4.3 长余辉发光材料含量对荧光釉性能的影响第43-48页
        4.3.1 实验部分第43-44页
        4.3.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44-48页
            4.3.2.1 荧光釉的光学性能分析第44-46页
            4.3.2.2 荧光釉的晶相分析第46页
            4.3.2.3 荧光釉的形貌分析第46-48页
            4.3.2.4 荧光釉的釉面质量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工艺过程对荧光釉性能的影响第50-71页
    5.1 前言第50页
    5.2 基础釉粒径的影响第50-54页
        5.2.1 实验方法第50页
        5.2.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0-54页
            5.2.2.1 熔块粉的粒度分析第50-51页
            5.2.2.2 光学性能分析第51-52页
            5.2.2.3 X射线衍射分析第52-54页
    5.3 釉层厚度的影响第54-55页
        5.3.1 实验方法第54页
        5.3.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4-55页
            5.3.2.1 光学性能分析第54-55页
            5.3.2.2 X射线衍射分析第55页
    5.4 烧成制度的影响第55-63页
        5.4.1 烧成温度对荧光釉的影响第55-61页
            5.4.1.1 实验方法第55-56页
            5.4.1.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6-61页
        5.4.2 升温速率对荧光釉的影响第61-63页
            5.4.2.1 实验方法第61页
            5.4.2.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61-63页
    5.5 烧成气氛的影响第63-69页
        5.5.1 实验方法第63-64页
        5.5.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64-69页
            5.5.2.1 荧光釉的光学性能分析第64-66页
            5.5.2.2 气氛对晶相和形貌的影响第66-68页
            5.5.2.3 荧光釉余辉衰减观察第68-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外加Eu_2O_3、Dy_2O_3对荧光釉性能的影响第71-79页
    6.1 前言第71页
    6.2 实验方法第71-72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2-78页
        6.3.1 掺入Eu_2O_3、Dy_2O_3的荧光釉性能对比第72-74页
        6.3.2 掺入Dy_2O_3的荧光釉在不同气氛下制备的性能对比第74-78页
    6.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1 结论第79-80页
    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92页
附件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自呼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
下一篇: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