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反排村苗族芦笙文化变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二)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二、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回顾 | 第10-16页 |
(一) 与“物”相关文献研究回顾 | 第10-11页 |
(二) 与“芦笙”相关文献研究回顾 | 第11-16页 |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梳理 | 第16-18页 |
四、研究重难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反排村芦笙的文化生境 | 第21-28页 |
一、反排村的生态环境 | 第21-22页 |
(一) 地理区位 | 第21页 |
(二) 自然环境 | 第21-22页 |
二、反排村的历史沿革 | 第22-24页 |
(一) 反排建村历史 | 第22-23页 |
(二) 反排村芦笙文化历史 | 第23-24页 |
三、反排村的社会结构 | 第24-28页 |
(一) 村寨布局 | 第24-25页 |
(二) 社会结构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反排村的传统芦笙文化 | 第28-53页 |
一、芦笙生境及形制种类 | 第28-33页 |
(一) 芦笙与自然生境 | 第28-29页 |
(二) 芦笙与文化生境 | 第29-30页 |
(三) 芦笙起源 | 第30-32页 |
(四) 形制种类 | 第32-33页 |
二、芦笙的应用场景与仪式场合 | 第33-42页 |
(一) 人生礼仪与芦笙 | 第33-36页 |
(二) 生活生产与芦笙 | 第36-38页 |
(三) 节庆庆典与芦笙 | 第38-41页 |
(四) 祭祀仪式与芦笙 | 第41-42页 |
三、反排村芦笙文化的生态结构 | 第42-53页 |
(一) 芦笙曲调 | 第42-47页 |
(二) 道服选择 | 第47-48页 |
(三) 舞蹈类型 | 第48-51页 |
(四) 规约禁忌 | 第51-53页 |
第三章 现代语境下芦笙文化变迁 | 第53-60页 |
一、芦笙吹奏场域的变迁 | 第53-54页 |
二、反排芦笙音乐曲目的变迁 | 第54-55页 |
三、芦笙演奏者的性别变迁 | 第55-56页 |
四、芦笙制作的技艺变迁 | 第56-60页 |
第四章 反排村芦笙文化变迁的动因分析 | 第60-66页 |
一、反排芦笙变迁的内在因素 | 第60页 |
二、反排芦笙变迁的外在因素 | 第60-62页 |
三、反排芦笙变迁的综合因素 | 第62-63页 |
四、反排芦笙文化的自我调适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附录1 调查提纲 | 第72-77页 |
附录2 田野照片 | 第77-81页 |
附录3 部分田野日志 | 第81-84页 |
附录4 部分活动策划方案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