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时间维度的视角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3-1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37页
    1.1 特质焦虑及其注意分配异常机制第17-18页
        1.1.1 特质焦虑的概念第17-18页
        1.1.2 特质焦虑人群注意分配异常的神经机制第18页
    1.2 注意偏向及其研究范式第18-27页
        1.2.1 注意偏向的概念第18-19页
        1.2.2 注意偏向研究范式第19-27页
    1.3 注意偏向的认知神经机制第27-32页
        1.3.1 注意偏向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第27-30页
        1.3.2 注意偏向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第30-32页
    1.4 特质焦虑影响注意偏向的理论模型及其研究证据第32-37页
        1.4.1 注意控制理论及其研究证据(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第33-34页
        1.4.2 效价特异性模型及其研究证据(Valence-specific Models)第34-37页
第2章 问题提出第37-45页
    2.1 研究现状分析第37-41页
        2.1.1 注意定向加速还是解除困难存在争议第37-40页
        2.1.2 缺乏从情绪与任务相关性视角考察注意偏向的时程特点第40-41页
    2.2 问题提出第41页
    2.3 研究框架第41-42页
        2.3.1 研究一: 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加工机制第41页
        2.3.2 研究二: 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神经机制第41-42页
    2.4 研究假设第42-43页
        2.4.1 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加工机制第42页
        2.4.2 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神经机制第42-43页
    2.5 研究意义第43页
        2.5.1 理论意义第43页
        2.5.2 实践意义第43页
    2.6 研究创新点及特色第43-45页
        2.6.1 创新点第43-44页
        2.6.2 研究特色第44-45页
第3章 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加工机制第45-65页
    3.1 研究目的第45页
    3.2 研究方法第45-50页
        3.2.1 被试第45页
        3.2.2 实验设计第45-46页
        3.2.3 实验材料第46-47页
        3.2.4 实验材料评定第47-48页
        3.2.5 实验设备第48-49页
        3.2.6 实验流程第49-50页
    3.3 实验结果第50-60页
        3.3.1 特质焦虑个体在EIB任务中的情绪-注意加工特点第50-54页
        3.3.2 特质焦虑个体在EAB任务中的情绪-注意加工特点第54-58页
        3.3.3 特质焦虑个体在EIB和EAB任务中的注意瞬脱效应第58-60页
    3.4 讨论第60-65页
        3.4.1 情绪影响注意瞬脱的加工机制第60-61页
        3.4.2 特质焦虑影响情绪-注意加工的机制第61-65页
第4章 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神经机制第65-91页
    实验2a: EIB任务中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神经机制第65-78页
        4.1 研究目的第65页
        4.2 研究方法第65-67页
            4.2.1 被试第65页
            4.2.2 实验设计第65-66页
            4.2.3 实验材料第66-67页
            4.2.4 实验设备第67页
            4.2.5 实验流程第67页
        4.3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67-68页
        4.4 实验结果第68-78页
            4.4.1 行为数据第68-69页
            4.4.2 脑电数据第69-78页
    实验2b: EAB任务中特质焦虑影响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认知神经机制第78-91页
        4.1 研究方法第78-80页
            4.1.1 被试第78页
            4.1.2 实验设计第78页
            4.1.3 实验材料第78-79页
            4.1.4 实验设备第79页
            4.1.5 实验流程第79-80页
        4.2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80-81页
        4.3 实验结果第81-88页
            4.3.1 行为数据第81-82页
            4.3.2 脑电数据第82-88页
        4.4 讨论第88-91页
            4.4.1 情绪对注意瞬脱的影响第89-90页
            4.4.2 特质焦虑的注意偏向机制第90-91页
第5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91-99页
    5.1 综合讨论第91-96页
        5.1.1 特质焦虑影响注意瞬脱时窗及其机制第91-93页
        5.1.2 情绪与任务相关性分离高特质焦虑人群注意偏向成分第93-94页
        5.1.3 情绪与任务相关性影响高特质焦虑人群注意分配机制第94-95页
        5.1.4 高特质焦虑人群情绪-注意加工模式第95-96页
    5.2 研究结论第96-97页
    5.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3页
附录第113-121页
    附录1: 特质焦虑问卷第113-114页
    附录2: 状态焦虑问卷第114-115页
    附录3: 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第115-117页
    附录4: 注意控制量表第117-119页
    附录5: 实验材料示例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美主义、自恋和躯体变形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台江县反排村苗族芦笙文化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