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储氢材料 | 第12-13页 |
1.3 储氢合金的分类及机理 | 第13-20页 |
1.3.1 储氢合金分类 | 第14-16页 |
1.3.2 储氢合金的动力学储氢机理 | 第16页 |
1.3.3 储氢合金的热力学特性 | 第16-17页 |
1.3.4 储氢合金的电化学储氢机理 | 第17-19页 |
1.3.5 储氢合金电极的失效机理 | 第19-20页 |
1.4 Mg_2Ni储氢合金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 第20-22页 |
1.4.1 Mg_2Ni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20页 |
1.4.2 Mg_2Ni储氢合金的改性研究 | 第20-22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及电极制备 | 第23-25页 |
2.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3-24页 |
2.1.2 电极片制备 | 第24-25页 |
2.2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25-29页 |
2.2.1 合金的结构测试 | 第25页 |
2.2.2 合金表面形貌测试 | 第25页 |
2.2.3 合金表面元素与电子价态测试 | 第25-26页 |
2.2.4 合金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掺杂(CeO_2,La_2O_3,Pr_6O_(11))及制备工艺对Mg_2Ni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9-40页 |
3.1 Mg_2Ni储氢合金的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3.2 掺杂不同氧化物对Mg_2Ni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1 合金的相结构 | 第30-31页 |
3.2.2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31-33页 |
3.3 制备工艺对Mg_2Ni+1wt.%CeO_2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38页 |
3.3.1 球磨氛围 | 第34-35页 |
3.3.2 球磨机转速 | 第35-36页 |
3.3.3 球料比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Mg_2Ni+xwt.%CeO_2+ywt.%Ni合金电极性能的研究 | 第40-49页 |
4.1 Mg_2Ni+xwt.%CeO_2(x=1,3,5,7,9)合金的性能 | 第40-44页 |
4.1.1 合金的相结构 | 第40-41页 |
4.1.2 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 | 第41-43页 |
4.1.3 合金电极的放电特性 | 第43页 |
4.1.4 合金电极的自放电性能 | 第43-44页 |
4.2 Mg_2Ni+7wt.%CeO_2+ywt%Ni(y=0,5,10,20)储氢合金电极性能的研究 | 第44-48页 |
4.2.1 合金的相结构 | 第44-45页 |
4.2.2 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 | 第45-46页 |
4.2.3 合金电极的放电特性 | 第46-47页 |
4.2.4 合金电极的自放电性能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Mg_2Ni+7wt.%CeO_2+5wt.%Ni合金电极性能的研究 | 第49-63页 |
5.1 充放电电流对Mg_2Ni+7wt.%CeO_2+5wt.%Ni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4页 |
5.1.1 充电电流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5.1.2 放电电流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5.2 球磨时间对Mg_2Ni+7wt.%CeO_2+5wt.%Ni合金结构、形貌及表面成分的影响 | 第54-57页 |
5.2.1 合金的相结构 | 第54页 |
5.2.2 合金颗粒的表面形貌 | 第54-56页 |
5.2.3 合金元素的表面成分 | 第56-57页 |
5.3 球磨时间对Mg_2Ni+7w.t%CeO_2+5wt.%Ni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62页 |
5.3.1 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 | 第57-59页 |
5.3.2 合金电极的放电特性 | 第59页 |
5.3.3 合金电极的自放电性能 | 第59-61页 |
5.3.4 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