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8-10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创新思维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12-26页 |
第一节 非理性因素的界定 | 第12-18页 |
一、“非理性”的哲学渊源 | 第12-15页 |
二、马克思实践观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创新思维及其特征 | 第18-21页 |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 | 第18-19页 |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其本质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创新思维与非理性因素的相关性 | 第21-26页 |
一、非理性因素与创新思维的发生机制 | 第21-24页 |
二、创新思维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呈现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非理性因素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发挥困境 | 第26-37页 |
第一节 非理性因素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发生作用条件 | 第26-29页 |
一、主体认识非理性因素的条件 | 第26-27页 |
二、主体发挥非理性因素的实践能力 | 第27-28页 |
三、非理性因素作用发挥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非理性因素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 第29-32页 |
一、非理性因素的精神动力机制作用 | 第29-31页 |
二、直觉、灵感的弥补作用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创新思维活动中非理性因素的发挥困境及成因 | 第32-37页 |
一、创新思维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发挥困境的生成 | 第32-34页 |
二、创新思维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发挥困境的成因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提升非理性因素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引导非理性因素,建构人的精神世界 | 第37-43页 |
一、欲求的合理提升 | 第37-40页 |
二、情感的有效引导 | 第40-42页 |
三、磨砺意志的挫折教育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 第43-45页 |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理论统一 | 第43-44页 |
二、理性与非理性的现实统一 | 第44页 |
三、实践基础上二者的辩证统一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在实践基础上非理性因素的升华 | 第45-49页 |
一、正确引导非理性思维,培养主体创新素质 | 第45-46页 |
二、注重社会“情意”教育,激发主体创新潜能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