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筝乐艺术的比较研究--以山东与内蒙古地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选题意义和目的 | 第8-9页 |
2.历史渊源 | 第9-11页 |
2.1 山东筝乐 | 第9-10页 |
2.2 内蒙古筝乐(雅托噶) | 第10-11页 |
2.2.1 民间传说 | 第10页 |
2.2.2 流派说 | 第10-11页 |
2.2.3 “木槽革面施九弦” | 第11页 |
3.形制特点 | 第11-14页 |
3.1 古筝的形制特点 | 第12-13页 |
3.2 雅托噶的形制特点 | 第13-14页 |
4.定弦及调性特点 | 第14-18页 |
4.1 古筝的定弦及调式调性特点 | 第14-15页 |
4.2 蒙古筝(雅托噶)的定弦及调式调性特点 | 第15-18页 |
5.演奏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曲目 | 第18-36页 |
5.1 山东筝乐 | 第18-25页 |
5.1.1 代表人物 | 第18-19页 |
5.1.2 代表曲目分析 | 第19-21页 |
5.1.3 演奏技法特点 | 第21-25页 |
5.2 内蒙古筝乐(雅托噶) | 第25-34页 |
5.2.1 察哈尔——锡林郭勒雅托噶风格区 | 第25-31页 |
5.2.2 鄂尔多斯(伊克昭盟)雅托噶风格区 | 第31-34页 |
5.3 小结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