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相关概念鉴定及必要性分析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6-17页 |
2.1.1 价值观 | 第16页 |
2.1.2 核心价值观 | 第16-17页 |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7页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 第17-20页 |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 第17-19页 |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明析 | 第19-20页 |
2.3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2.3.1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 | 第20-21页 |
2.3.2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内在需求 | 第21-22页 |
2.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及成因分析——以山西省高校为例 | 第23-33页 |
3.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卷调查 | 第23-25页 |
3.1.1 问卷调查的设置 | 第23-24页 |
3.1.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3.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 第25-29页 |
3.2.1 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 | 第25-26页 |
3.2.2 高校人文教育尚有局限 | 第26-27页 |
3.2.3 家庭与社会教育管理缺位 | 第27-29页 |
3.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成因分析 | 第29-33页 |
3.3.1 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制约 | 第29-30页 |
3.3.2 高校培育体系的不完善 | 第30-31页 |
3.3.3 不良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1-33页 |
4.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第33-47页 |
4.1 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 | 第33-36页 |
4.1.1 研读相关理论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 | 第33页 |
4.1.2 榜样先行发挥大学生党员示范作用 | 第33-34页 |
4.1.3 参加实践活动深化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 第34-35页 |
4.1.4 规范思想行为促进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 第35-36页 |
4.2 完善校园培育建设 | 第36-41页 |
4.2.1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 第36-37页 |
4.2.2 根据核心价值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 第37-38页 |
4.2.3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 | 第38-39页 |
4.2.4 加深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氛围融合度 | 第39-40页 |
4.2.5 健全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政策法规 | 第40-41页 |
4.3 营造良好家庭社会大环境 | 第41-47页 |
4.3.1 营造良好家庭社会氛围 | 第42-43页 |
4.3.2 打造网络文化育人新平台 | 第43-44页 |
4.3.3 发挥社会实践教化作用 | 第44页 |
4.3.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第44-45页 |
4.3.5 增强法治宣传教育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