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一、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第一节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2-25页 |
一、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 第22页 |
二、马歇尔集聚理论 | 第22-23页 |
三、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23-24页 |
四、波特产业集群理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 第25-28页 |
一、马克思企业融资理论 | 第25页 |
二、MM理论 | 第25-26页 |
三、信贷配给说 | 第26页 |
四、关系贷款说 | 第26-27页 |
五、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机理 | 第28-38页 |
第一节 单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 第28-30页 |
一、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较差 | 第28-29页 |
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要求严格 | 第29页 |
三、相关政策支持不足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优势 | 第30-33页 |
一、群内企业信息透明度和信用度的提高 | 第30-32页 |
二、银行信贷成本减少收益提高 | 第32-33页 |
三、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 第33页 |
第三节 产业集群对企业融资方式的积极影响 | 第33-38页 |
一、对企业内源融资的影响 | 第33-34页 |
二、对外源融资的影响 | 第34-38页 |
第三章 福建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 | 第38-54页 |
第一节 福建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福建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40-45页 |
一、集群发展促使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 | 第40-41页 |
二、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更加丰富 | 第41-45页 |
第三节 福建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优势 | 第45-48页 |
一、形成外部经济,易获政府金融政策扶持 | 第46页 |
二、集群自身优势,易获金融机构青睐 | 第46-47页 |
三、集群形成特定优势,易获民间资本的支持 | 第47页 |
四、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将吸引更多资金的注入 | 第47-48页 |
第四节 福建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 第48-54页 |
一、集群内中小企业合作意识缺失 | 第48-49页 |
二、集群内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 | 第49页 |
三、集群融资的模式运用不充分 | 第49-50页 |
四、集群区域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 | 第50-51页 |
五、集群内中介机构发展不完善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集群企业融资运作模式 | 第54-62页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54-58页 |
一、福安振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54-56页 |
二、福安珍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案例运作模式 | 第58-60页 |
一、宁德区域集优模式的概述 | 第58页 |
二、本期集合票据的发行过程 | 第58-59页 |
三、本期集合票据的偿债保障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案例的经验总结及制约因素 | 第60-62页 |
一、宁德区域集优债务融资的经验 | 第60-61页 |
二、推广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产业集群环境下福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建议 | 第62-68页 |
第一节 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协调 | 第62-63页 |
一、完善和健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 第62-63页 |
二、引导集群内中小企业提高集群信用水平 | 第63页 |
三、大力发展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 第63页 |
第二节 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合作意识与关联度 | 第63-64页 |
一、加强集群内中小企业合作意识 | 第63-64页 |
二、强化集群内中小企业关联度 | 第64页 |
第三节 强化金融机构的作用 | 第64-65页 |
一、充分发挥集群区域大型金融机构的作用 | 第64-65页 |
二、充分运用集群融资模式 | 第65页 |
第四节 培育合格中介组织 | 第65-68页 |
一、积极建设集群行业协会 | 第65-66页 |
二、大力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