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1.1 社会养老保险 | 第21页 |
2.1.2 养老金替代率 | 第21页 |
2.1.3 总和生育率 | 第21-22页 |
2.2 生命表理论 | 第22-23页 |
2.3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 第23-25页 |
2.3.1 现收现付制 | 第23页 |
2.3.2 完全积累制 | 第23-24页 |
2.3.3 部分积累制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人口预测 | 第25-41页 |
3.1 常用人口预测方法 | 第25-29页 |
3.1.1 Malthus预测方法 | 第25-26页 |
3.1.2 Logistic预测方法 | 第26页 |
3.1.3 灰色模型GM(1,1)预测方法 | 第26-28页 |
3.1.4 分要素预测法 | 第28-29页 |
3.2 人口预测模型 | 第29-30页 |
3.2.1 死亡人口预测模型 | 第29页 |
3.2.2 出生人口预测模型 | 第29-30页 |
3.2.3 劳动力人口及离退休人口预测模型 | 第30页 |
3.3 参数设定 | 第30-35页 |
3.3.1 生存概率与死亡概率 | 第30-31页 |
3.3.2 生育模式 | 第31-33页 |
3.3.3 总和生育率及各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 | 第33-35页 |
3.3.4 出生人口性别比 | 第35页 |
3.4 全国人口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35-37页 |
3.5 城镇劳动力人口及城镇离退休人口预测 | 第37-41页 |
3.5.1 城镇劳动力人口及城镇离退休人口在全国同年龄段人口中的比重 | 第37-39页 |
3.5.2 城镇劳动力人口及城镇离退休人口预测结果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 | 第41-50页 |
4.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 | 第41-42页 |
4.1.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模型 | 第41页 |
4.1.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模型 | 第41-42页 |
4.1.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模型 | 第42页 |
4.2 参数设置 | 第42-46页 |
4.3 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敏感性分析 | 第50-69页 |
5.1 基本养老保险的敏感性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5.1.1 工资增长率 | 第50页 |
5.1.2 缴费率 | 第50页 |
5.1.3 平均养老金替代率 | 第50页 |
5.1.4 初始工作年龄 | 第50-51页 |
5.1.5 退休年龄 | 第51-52页 |
5.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对各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52-64页 |
5.2.1 对工资增长率的敏感性分析 | 第52-54页 |
5.2.2 对缴费率的敏感性分析 | 第54-55页 |
5.2.3 对平均养老金替代率的敏感性分析 | 第55-57页 |
5.2.4 对初始工作年龄的敏感性分析 | 第57-61页 |
5.2.5 对退休年龄的敏感性分析 | 第61-64页 |
5.3 不同生育率下敏感性比较分析 | 第64-66页 |
5.4 政策建议 | 第66-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9页 |
6.2 本文的不足 | 第69页 |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表——2015-2050年全国分性别年龄人口预测结果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