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2 中日应急避难场所及应急避难设施建设及研究现状 | 第13-57页 |
2.1 应急避难场所及应急避难设施概述 | 第13-20页 |
2.1.1 应急避难场所及应急避难设施概念 | 第13页 |
2.1.2 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 | 第13-14页 |
2.1.3 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要求 | 第14-16页 |
2.1.4 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类型分析 | 第16-20页 |
2.2 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及应急避难设施建设现状 | 第20-28页 |
2.2.1 以文景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为例 | 第22-24页 |
2.2.2 以渭南市朝阳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为例 | 第24-28页 |
2.3 日本应急避难场所及应急避难设施建设现状 | 第28-46页 |
2.3.1 日本的应急避难设施建设现状 | 第29-40页 |
2.3.2 日本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及发展策略 | 第40-42页 |
2.3.3 以日本大洲防灾公园为例 | 第42-46页 |
2.4 我国应急避难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 第46-55页 |
2.4.1 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2.4.2 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52-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3 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设计中的“平震结合”理念 | 第57-67页 |
3.1 “平震结合”设计理念 | 第57页 |
3.2 建设“平震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57-62页 |
3.2.1 受灾群体需求分析 | 第58-60页 |
3.2.2 城市公共空间日常设施功能分析 | 第60-61页 |
3.2.3 设施日常功能与应急功能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61-62页 |
3.3 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的体系要求 | 第62-63页 |
3.4 “平震结合”理念下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计方法 | 第63-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4“平震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设计实践 | 第67-79页 |
4.1 避难地空间体系的“平震结合” | 第67-69页 |
4.2 “平震结合”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应用 | 第69-76页 |
4.2.1 应急饮水设施设计方案 | 第70-74页 |
4.2.2 应急避难帐篷设计方案 | 第74-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5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图表索引 | 第85-8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